命加賑上年甘肅被旱州縣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甘省昔年例有災,乃緣作弊諸蠹吏。

吏抵之法不問民,於民奚礙過於惠。

邇歲幸值暘雨時,閭閻遂鮮賑濟事。

昨年夏初雨澤艱,督臣奏摺陳以備。

其後雨沾晚田收,數州縣究未優被。

署督續奏秋登況,俾分輕重施賑濟。

茲當新正應布澤,命加賑毋分次第。

緩徵借1*1種飭屬員,蘇窮民使被實利。

調幕無能那靳恩,長言惟茲增慚愧。

詩詞問答

問:《命加賑上年甘肅被旱州縣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五

2. 向年甘省王亶望等捏災冒賑牟利歲以為常因大加懲創蓋冒賑開捐利在官而免徵之利亦在民貪官宜加罪而民之免徵則不肯追咎也

參考注釋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作弊

用欺騙的手段做不合法或不合規定的事

他在考試中作弊

蠹吏

亦作“蠧吏”。害民的官吏。《明史·王翱傳》:“ 松茂 軍糧於農隙齊力起運,護以官軍,毋專累百姓……詔所司議詳運糧事,而遷蠹吏 北京 。” 清 孫枝蔚 《甲申春日紀事》詩:“盜賊翻能除蠧吏,公卿枉自學財奴。”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所用之人,大抵非門客幫閒,則光棍蠧吏。”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 *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過於

(1) 過分——用在形容詞或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前面,表示程度或數量超過了限度

首長安慰兩位老人,不要過於傷心

(2) 過分,格外地,過分地

過於保守,就會失良機

邇歲

猶近年。 宋 王十朋 《周仲翔和詩贈以前韻》:“老來鍾愛有三兒,邇歲從師得吾友。”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濟事

頂事;成事

空談不濟事

昨年

去年。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虜賊內犯,特勑廷臣,集議防虜之策。” 魯迅 《集外集拾遺·今春的兩種感想》:“昨年 東北 事變詳情我一點不知道。”

雨澤

雨水。《禮記·禮器》:“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漿並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俱下。”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晝晦》:“戊寅春,雨澤稀少,狂風日起。”

督臣

即總督。因上對朝廷,故稱。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如今年督臣進荔枝,則撫臣進蘭花,明歲互易之。” 清 林則徐 《復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則徐 先已會同前督臣 鄧廷楨 、暨臣 豫堃 節次商議及之。”

奏摺

明 清 兩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書,因用折本繕寫,故名“奏摺”。也稱“摺子”。奏摺頁數、行數、每行字數,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經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遞給 荷生 。”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為您前回上了好幾個奏摺議論朝政, 天王 老大的不高興。”

其後

在某時之後

其後,事情仍無起色

晚田

指秋季作物。《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此後便就一點雨也不下,直旱到六月二十以後方才下了雨,哄得人都種上了晚田。”

州縣

(1).州與縣的合稱。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今將自州縣始,請各誦所懷,聊以觀諸生之志。”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今州縣之吏,不得久其職而躬親於教化也。”

(2).指州縣官。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應知不知》:“今之州縣死一州一縣之社稷。”

秋登

(1).秋季穀物成熟。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至於露滋月肅,霜戾秋登,王於興言,闡肄威稜。”《南齊書·武帝紀》:“水旱成災,穀稼傷弊,凡三調眾逋,可同申至秋登。” 唐 薛稷 《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歷字》詩:“秋登華實滿,氣嚴鷹隼擊。”

(2).秋日登臨。 唐 杜荀鶴 《獻鄭給事》詩:“秋登岳寺雲隨步,夜宴江樓月滿身。”

重施

優厚的施與。《左傳·僖公十三年》:“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 楊伯峻 註:“重施,指既納 夷吾 ,又糶之粟。”《左傳·文公二年》:“ 孟明 增修國政,重施於民。” 宋 謝枋得 《謝宋亦山惠米啟》:“吾能報德,敢忘重施之 秦 輸。”

賑濟

用財物救濟

賑濟災民

新正

農曆新年正月

因歲暮就在家過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分次

(1).分定等次或位次。《逸周書·度訓》:“明王是以敬微而順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樂,知樂以知哀,知哀以知慧,內外以知人。”《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其一高冠巨履,威儀簡重;其一烏帽青裘,風度瀟灑;其一則葛巾野服而已,分次而坐。”

(2).指分為幾次。如:分次分批進入會場。

(3).星辰運行的度次。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

緩徵

暫停徵收;緩期徵集

災區緩徵公糧兩年

屬員

舊指統屬下的官吏

窮民

(1).指鰥、寡、孤、獨等無依無靠的人。《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 鄭玄 註:“窮民,天民之窮而無告者。” 孫詒讓 正義:“據《王制》文,謂孤、獨、矜、寡。”《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2).泛指貧苦百姓。《莊子·天道》:“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 成玄英 疏:“百姓之中,有貧窮者,每加拯恤,此心不替也。”

實利

實際利益。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我不想借這些頭銜去發財發福,有了它於實利上是並無什麼好處的。” 聞一多 《從宗教論中西風格》:“以承認肉體的死為代價,換來了靈魂不死的信念,在實利眼光的人看來,是讓步,是更無聊的自欺,在原始人看來,卻是勝利。”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現在,老二的挑剔,是完全把手足之情拋開,而專從實利上講, 瑞宣 簡直沒法不動氣了。”

能那

猶言怎么樣。 宋 陸游 《遣興》詩:“晚來詩興誰能那,雀噪空囷葉擁階。” 宋 楊萬里 《曉晴發蕪湖吳波亭》詩:“老夫強項誰能那,雨止風休伎自窮。”

長言

(1).引長聲音吟唱。語出《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鄭玄 註:“長言之,引其聲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長言邐迤,度曲 * 。”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者,詠言之謂,詠言即永言,永言即長言也……長言生於詠嘆,故曲折而紆徐。”

(2). 漢 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與“短言”相對。《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為客” 漢 何休 註:“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 齊 人語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伐》:“長言,若今讀平聲;短言,若今讀入聲。”

慚愧

(1)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運,僥倖

那王俊得知這個訊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詩詞推薦

命加賑上年甘肅被旱州縣詩以志事原文_命加賑上年甘肅被旱州縣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