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

作者:李昱 朝代:元代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

揖遜稱唐虞,征誅尚湯武。

煌煌帝王德,簡冊傳千古。

雲胡巢與由,萬乘棄如土。

採薇首陽巔,夷齊獨何苦。

周衰逮彊秦,併吞猛於虎。

驅民赴兵戈,白首填草莽。

詩詞問答

問: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麌韻

參考注釋

揖遜

(1).猶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 宋 葉適 《外論一》:“自 景德 元年與 契丹 盟,更六聖百二十年,聘使往來,天子親與之揖遜於庭,未嘗一日敗盟約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 張芸叟 詩評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終日揖遜,求其適口者,少矣。”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三:“ 明道 先生嘗至禪寺,僧方飯,見趨進揖遜之盛,嘆曰:‘三代威儀盡在是矣。’”

(2).猶揖讓。禪讓。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三:“翰林學士 葉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遜得天下,而 淑 ( 李淑 )誣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風,思揖遜於政權。”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書》:“ 勛 華 之盛,揖遜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幾千萬里矣。”

唐虞

唐堯 與 虞舜 的並稱。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 唐 虞 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詩:“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代以前。”

征誅

討伐。《荀子·樂論》:“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故古之人慾有所為,未嘗不先之以征誅而後得其意。”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周 人乘虛而入, 殷紂王 用俘虜兵對敵,卒致‘前徒倒戈’,遭了失敗,這便是 殷 周 之際的所謂征誅的實際。”

湯武

商湯 與 周武王 的並稱。《易·革》:“ 湯 武 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史記·穰侯列傳》:“以三十萬之眾守 梁 七仞之城,臣以為 湯 武 復生,不易攻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故其陳 堯 舜 之耿介,稱 湯 武 之祗敬,典誥之體也。”

煌煌

明亮輝耀貌

明星煌煌

帝王

帝國的君主或最高統治者,實行終身制和世襲制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清· 黃宗羲《原君》

簡冊

(1).書籍。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謂宜藏於簡冊也。” 宋 曾鞏 《寄趙宮保》詩:“素節讜言留簡冊,高情清興入林泉。” 清 孫枝蔚 《詠物詩·蠹魚》:“有屋不殊 楊子 居,簡冊之外更無餘。”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唯 莊周 、 司馬遷 、 柳宗元 三人者,傷悼不遇,怨悱形於簡冊,其於聖賢自得之樂,稍違異矣。”

(2).特指史籍。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夫以 吳 徵 魯 賦, 禹 計 塗山 ,持彼往事,用為今説,置於文章則可,施於簡冊則否矣。”《舊唐書·楊發傳》:“ 發 與都官郎中 盧搏 獻議曰……歷檢國史,並無改造重題之文,若故事有之,無不書於簡冊。” 明 張居正 《跋<葉母還金傳>》:“逡巡退讓之時,豈自知當播譽於人,垂光簡冊哉。”

(3).冊書。 唐 李德裕 《早入中書行公主冊禮事畢登集賢閣成詠》:“簡冊自中來,貂黃忝宣授。”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載《應乾聖壽太上皇冊文》:“然稱謂所施,簡冊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誠。”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雲胡

為什麼。《詩·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毛 傳:“胡,何。” 鄭玄 箋:“思而見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四:“雲胡自蕪穢,反客群形役!” 明 劉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稅務官任》詩:“雲胡不飲,使我心惸?”

萬乘

(1) 車輛

(2)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稱天子為“萬乘”

使敵萬乘。——《韓非子·五蠹》

致萬乘之勢。——漢· 賈誼《過秦論》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首陽

山名。一稱 雷首山 ,相傳為 伯夷 、 叔齊 採薇隱居處。《詩·唐風·采苓》:“采苓采苓, 首陽 之巔。” 毛 傳:“ 首陽 ,山名也。”《論語·季氏》:“ 伯夷 、 叔齊 ,餓於 首陽 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按, 首陽山 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 首陽山 在 河東 蒲坂 , 華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

夷齊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廖仲愷 《有感》詩:“扣馬 夷 齊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傷時。”參見“ 夷叔 ”。

何苦

(1) 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帶“呢”

你何苦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後加“呢”

生孩子的氣,何苦呢?

併吞

(1)

(2) 把別國的領土或他人的財產強行併入自己的範圍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漢· 賈誼《過秦論》

(3) 吞沒,淹沒

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併吞。——《向沙漠進軍》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爭。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白首

(1).猶白髮。表示年老。《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 范雎 、 蔡澤 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説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説力少也。” 前蜀 韋莊 《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西園長記前游,乘興重來看蘭藥。白首友於情,同憂樂。”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邁,白首無成。獨坐無聊,老懷難遣。” 清 吳敬梓 《移家賦》:“羨白首之詞臣,久赤墀之記注。”

(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 宋 陳師道 《送內》詩:“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深言匪曲衷,白首為所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純潔的初戀,信託的心,白首的約,不辭的別。”

草莽

(1) 叢生的雜草

零落同草莽。——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2) 偏僻的鄉間;落後愚昧之地

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呂氏春秋·慎行論》

身居草莽

詩詞推薦

  • 左馮寺樓閒望

    寇準宋代〕閒思至道年中事,獨倚左馮城外樓。目斷平皋人不見,暮天無際水悠悠。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小集次韻

    方岳宋代〕才能詩便不能閒,與客提壺且看山。紫翠夕陽煙漠漠,綠陰深樹鳥關關。酒杯不負林泉約,春事已非桃李顏。我醉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莊棫清代〕城上斜陽依碧樹。門外斑騅,見了還相顧。玉勒珠鞭何處住?回頭不覺天將暮。 風裡餘花都散去。不省分開,何
  • 寄松雪上人

    陳鎰元代〕憶昔游招提,適喜塵事屏。高堂坐清晝,日映松雪炯。上人一單外,淵默守諸靜。瞭然塵幻空,獨以詩自警。童子
  • 玉泉山西

    乾隆清代〕香山至玉泉,都無十里遙。駕言返御園,曉輿發鳴鞘。雨後風作涼,露氣瀼秋郊。麥或收在場,滯穗仍餘拋。禾黍
  • 失調名·歸明王

    敦煌曲子唐代〕□我一身卻。自家一身當。千萬努力歸明王。憶著吐蕃通信。上□□□□。
  • 史尉還烏程

    梅堯臣宋代〕與君鬼去年別,君來竟悲喜。乘馬夜訪君,備陳昔行李。五月辭吳中,六月渡揚子。七月行喪妻,是月子又死。買
  • 西江月(張欽夫壽)

    張孝祥宋代〕諸老何煩薦口,先生自簡淵衷。千年聖學有深功。妙處無非日用。已授一編圯下,卻須三顧隆中。鴻鈞早晚轉春風
  • 送李君佐游浙東

    方回宋代〕鑑湖北棹迓征鴻,昭代乾坤靡不容。運際包荒連茹泰,時當養正出泉蒙。暫為掾史司刀筆,遄許勛名上鼎鍾。看取
  • 晚步

    吳儆宋代〕水靜偏明眼,山高不受塵。晴沙棲白鳥,野流集歸人。問字誰持酒,行歌有負薪。娟娟孤月影,獨覺向人新。
  • 李浦道中得家信

    項安世宋代〕李浦江邊路,星沉日未生。逢人送家信,借火讀天明。上說兒曹健,中言客路晴。促歸仍勸緩,反覆見慈情。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晃逈宋代〕可能宴坐即宴坐,待全靜無全靜時。
  • 泛舟至蜻蜓浦小泊漁村

    陸游宋代〕醉泛蜻蜓浦,咿啞一櫓聲。陂塘秋水瘦,墟落暮煙生。野店曾留醉,樵翁不記名。相逢雖惘惘,懹抱已先傾。
  • 賺煞尾

    賈仲名元代〕枉了你費精神。休則管相攔縱。怎撇的玉天仙風流愛寵。鐵柺云:這尤物要他怎么。正末唱:端的個魚水夫妻兩意
  • 龜山夜泊書事

    蔡襄宋代〕十月淮水平,瑩淨鋪寒簟。浴日弄淨光,涵山碎青點。開帆直千里,快去曾非漸。盲風半作勢,怒浪立呈險。枯林
  • 和僕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

    徐夤唐代〕帝王城裡看,無故亦無新。忍摘都緣借,移栽未有因。光陰嫌太促,開落一何頻。羞殺登牆女,饒將解佩人。蕊堪
  • 送錢文季國博赴召

    曹彥約宋代〕每向招賢看典刑,中間人物似零丁。只因朋黨排諸老,無復紛綸任五經。一節何如歸帝所,賜環元不為郎星。古來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聞陳贄郎中下世

    潘閬宋代〕有家數口寄伊川,孤宦東西二十年。見說葬時無一物,空留滿篋舊文編。
  • 鷓鴣天(梅)

    趙長卿宋代〕手種梅花三四株。要看冰霜照清臞。朝來幾朵茅檐下,竹外江頭恐不如。凝玉面,吐香須。莫嫌孤瘦漸豐餘。化工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泛月雜詠十二首·其三·雲

    乾隆清代〕碧宇寥蕭擁玉輪,偏宜隱現襯魚鱗。太清點綴何妨爾,景重由來亦可人。
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原文_五言古詩凡十四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