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西原文
香山至玉泉,都無十里遙。
駕言返御園,曉輿發鳴鞘。
雨後風作涼,露氣瀼秋郊。
麥或收在場,滯穗仍餘拋。
禾黍彌近遠,綠潤芃新苗。
此景實鮮逢,額手占農謠。
曰惕乃鄰謙,曰慶恐類驕。
三百六旬中,娛心能幾朝。
詩詞問答
問:玉泉山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玉泉山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
參考注釋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玉泉
(1).傳說中 崑崙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論衡·談天》引 漢 司馬遷 曰:“《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華池 。’”今本《史記·大宛列傳論》作“ 醴泉 、 瑤池 ”。
(2).清泉的美稱。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涌微瀾。”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群音類選·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
(3).猶九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
(4).指酒。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澤 ,乏酒每形言。”
(5).仙藥名。玉漿。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屍,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陸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 得其遺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鑄 ,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參見“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為 玉河 ,匯成 昆明湖 。出而東南流,環繞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御園
即御苑。 唐 李紳 《憶春日曲江後許至芙蓉園》詩:“春風上苑開桃李,詔許看花入御園。”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富景園》:“ 武林 城東曰 東園 者, 宋 御園也。”參見“ 御苑 ”。
鳴鞘
謂揮動鞭梢使發聲。 唐 李白 《行行且遊獵篇》:“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王琦 注引《廣韻》:“鞘,鞭鞘也。” 宋 王禹偁 《壽寧節祝聖壽》詩之二:“數聲飛電響鳴鞘,香褭金爐映赭袍。” 明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九龍車霞光閃閃明芝蓋,五鳳樓日色瞳瞳映赭袍,隱隱鳴鞘。”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露氣
水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 唐 孔穎達 疏:“謂之寒露,言露氣寒將欲凝結。” 唐 李百藥 《秋晚登古城》詩:“霞景煥餘照,露氣澄晚清。”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涼生露氣湘絃潤,暗滴花梢。”
在場
親身在事情發生、進行的地方
總統就職典禮,據說有一千萬人在場觀看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新苗
新生的禾苗。比喻新出現的有發展前途的人或事物
額手
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娛心
使心情愉快
娛心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