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入我門來·無題原文
萼綠華羞,杜若香妒,阿誰得並瓊顏。
悵惘穠春,了似不相關。
風前嚲態嗔人調,卻帳底、回身惜夜闌。
此意惟儂心解,轉復憐卿情重,並日尋歡。
芍藥花開,何計重盤桓。
金猊抱炭連心熱,奈玉虎、牽絲比淚潸。
詩詞問答
問:送入我門來·無題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送入我門來·無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祿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萼綠華
(1).傳說中女仙名。自言是 九嶷山 中得道女子 羅郁 。 晉穆帝 時,夜降 羊權 家,贈 權 詩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條脫各一枚。見 南朝 梁陶弘景 《真誥·運象》。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 萼緑華 來無定所, 杜蘭香 去未移時。”亦省稱“ 萼緑 ”。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上元 點鬟招 萼緑 , 王母 揮袂別 飛瓊 。”
(2).指綠萼梅花。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譜》:“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純緑,枝梗亦青,特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萼緑華 。京師 艮岳 有 萼緑華堂 ,其下專植此本。”
杜若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夏日開白花。果實藍黑色。《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憂》詩:“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龔自珍 《此游》詩:“悠揚聞杜若,髣彿邀蛾眉。”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悵惘
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悵迷惘
神色悵惘
了似
絕似。 唐 韋應物 《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詩:“ 淮 濱異時候,了似仲秋月。”
相關
彼此關連;相互牽涉;互相關心
回身
轉身
他放下東西,回身就走了
夜闌
夜將盡;夜深
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期。——蔡琰《胡笳十八拍》
夜闌更秉燭,相對成夢寐。——杜甫《羌村》
夜闌人靜
心解
心中領會。《禮記·學記》“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漢 鄭玄 註:“學不心解,則忘之易。”《隋書·經籍志一》:“陵夷至於近代,去正轉疎,無復師資之法。學不心解,專以浮華相尚。”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書》:“是以古之聖人,終其身於問學之場焉,講習討論,心解力行,以至於寢食俱廢者,為淡也。”
情重
情誼深厚,親密。《水滸傳》第六九回:“他自願去。説這 李行首 ,是他舊日的表子,好生情重,因此前去。”
並日
(1) 同一天
(2) 連日
並日趲程
尋歡
尋求歡樂。指追逐異性。《水滸後傳》第三八回:“這賤人沐了太上皇帝恩波,不思量抬門頭,還在這裡尋歡買笑,保他怎的?”《廿載繁華夢》第十四回:“過了兩夜,就背地尋到 金小霞 寓里,立意尋歡。” 許地山 《兇手》:“她知道 孫榮 和朋友們在清明晚上必定要出外尋歡。”
芍藥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麗,供觀賞。根可入藥(芍藥茵:用落下的芍藥花當褥子)
盤桓
徘徊;逗留住宿
悵盤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賦》
盤桓數日
盤旋環繞
金猊
香爐的一種。爐蓋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時,煙從口出。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五二:“夜色樓臺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 宋 張元乾 《花心動·七夕》詞:“綺羅人散金猊冷,醉魂到,華胥深處。”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韓樾子》:“廳上置金猊,爇異香,地平如鏡。”
連心
(1).指並連的花蕊。 明 陳子龍 《幽草賦》:“感秀條之閒靜,攬連心之依垂。”
(2).存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轉過荼蘼架,正相逢著宿世那寃家,一時間見了他,十分地慕想他。不道措大連心要退身,卻把箇門兒亞。”《全元散曲·風入松》:“全不想對月捻香剪髮,指神誓奠酒澆茶,信口開,連心耍。”
玉虎
(1).虎形的玉器或裝飾物。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 始皇 嗟曰:‘刻畫之形,何得飛走?’使以淳漆各點兩玉虎一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所在。” 金 元好問 《過晉陽故城書事》詩:“東闕蒼龍西玉虎,金雀觚稜上雲雨。”
(2). * 。 北周 庾信 《為齊王進白兔表》:“臣聞輿圖欲遠,則玉虎晨鳴;轍跡方開,則銀獐入貢。” 清 朱鶴齡 《詠雪獅子十韻》:“豈是金牛出,還疑玉虎鳴。”
(3).井上的轆轤。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金蟾囓鏁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緑陰簾外梧桐影,玉虎牽金井。” 林學衡 《無題雜詩》:“玉虎絲牽惹恨長,瘦腰誰似 沉東陽 。”
牽絲
(1).佩綬。謂任官。《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牽絲及 元興 ,解龜在 景平 。” 李善 註:“牽絲,初仕;解龜,去官也。”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坐厭牽絲倦,因從解綬旋。”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十一:“牽絲入仕陪元宰,執簡排塲見古賢。”
(2). 唐 宰相 張嘉貞 欲納 郭元振 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紅絲線於幔後,露線頭於外,使 郭 牽其一。 郭 牽得第三女。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後以“牽絲”、“牽紅”、“牽紅線”、“牽紅絲”為選婿或擇妻的典故。《剪燈餘話·瓊奴傳》:“ 耕雲 曰:‘古人有射屏、牽絲、設席等事,皆所以擇婿也。’”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提宗》:“京邸相逢, 溫郎 情致,為投詩竟遂牽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當時才子,競著黃衫;命世清流,為牽紅線。” 陳寅恪 《論<再生緣>校補記》:“今論者竟為之強牽紅絲,使成嘉偶,以效法 喬太守 之亂點鴛鴦譜,豈不異哉。”
(3).猶引繩。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金蟾齧鏁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4).即牽絲戲。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梁鍠》:“《詠木老人》云:‘刻木牽絲作老翁,鷄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清 錢謙益 《新歲有感》詩之二:“依社憑叢原是鬼,牽絲刻木總為神。”參見“ 牽絲戲 ”。
(5).書法術語。指筆勢往來牽帶痕跡顯見在兩畫之間者。 楊再春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筆法·草書》:“草書妙在隨勢生形,其點畫間的連繫每以牽絲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