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周寫生冊·其五·梔子原文
瓣裁荊國玉,蕊簇華山金。
色滌塵凡目,香宜清淨心。
精神夏瀟灑,庭院夜深沉。
底事號禪友,來從薝蔔林。
詩詞問答
問:題沈周寫生冊·其五·梔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沈周寫生冊·其五·梔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沈周寫生冊·其五·梔子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八
參考注釋
荊國
即楚國。
荊國有餘。——《墨子·公輸》
荊國之為政。——《呂氏春秋·察今》
山金
(1).指銅。《管子·國準》:“童山竭澤,益利搏流,出山金立幣。”
(2).泛指山中的寶藏。 南朝 梁簡文帝 《湘宮寺智蒨法師墓志銘》:“智燈含影,慧駕馳騑;若韜山金,如苞海寶。”
凡目
(1).大要與細目。《周禮·天官·宰夫》:“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鄭玄 註:“治凡,若月計也……治目,若今日計也。” 宋 葉適 《折帛》:“雖然,折帛之為錢多矣,所資此以待用者廣矣,陛下必鉤考其凡目,而後可以有所是正。”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余於 顧君 ,未能執鞭也,亦欲因其凡目,次第種別。”
(2).猶俗眼。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豈上古之至寳,時亦示顯晦於人哉?而隱現有數,俾特出愚者之手,必其無能滯留於凡目耶。” 宋 蘇軾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獨秀驚凡目,遺英臥逸民。” 明 宋濂 《凝道記·孔子符》:“夫子自謂有 庖犧 時物,我等願走伏庭下,借一觀之,洗凡目焉。”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庭院
正房前面的寬闊地帶;也泛指院子
庭院納涼。——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夜深
猶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漢中王》詩:“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時分,還有人苦功讀書,實為可敬。”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禪友
即梔子。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卮子》:“佛書稱其花為薝蔔, 謝靈運 謂之林蘭, 曾端伯 呼為禪友。或曰薝蔔金色,非卮子也。”
卜林
漢 京房 著《周易占》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集林》十二卷、《周易飛候》九卷,後世合稱“卜林”。今皆佚。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問 葛洪 之藥性,訪 京房 之卜林。”參閱《隋書·經籍志三》。
標籤:梔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