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詩詞問答
問:《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的作者是誰?答:韋應物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韋應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韋應物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兩岸青山夾著洛水,船順水向東航行,東南方向的山谷開闊,洛水與黃河相通。
稀疏的樹木遠在天邊隱約可見,夕陽映照在洶湧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幾年前出現在伊河邊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霽初晴,一隻孤雁在朔風中向南方飛去。
我要告訴在洛橋漫遊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隨波逐流。
注釋
鞏:今河南鞏縣。洛:洛水。這裡的鞏洛,即是指鞏縣洛河注入黃河處。
豁:大洞,此指兩山交界處的深谷。大河:指黃河。
依微:依稀,因距離遙遠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亂流:指眾多的河流。
伊岸:伊水畔。
橋:洛陽洛河上之天津橋。遊宦侶: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扁舟:小船。
詩文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離開長安赴任,經洛陽,舟行洛水到鞏縣入黃河東下。這詩便是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任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詩人順洛水向東北航行,兩岸青山不絕,漸漸地,東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來,而船卻已在不知不覺中駛入黃河了。於是詩人縱目四望黃河景物。這是秋天的傍晚,滾滾黃河與天相連,天邊隱約可見稀疏的樹木在寒氣中枯落。夕陽映照在洶湧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閃爍不定。那種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幾年前在伊水邊看到的那個孤零零的村落,自經安史之亂,殘破蕭條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霽晴展,北風勁吹,只見空中有一隻孤雁向南飛去。此刻,詩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訴洛陽的僚友們說,他的心情就象《莊子·列禦寇》中說的那樣:“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覺得自己既非能幹的巧者,也不是聰明的智者,而是一個無所求的無能者,無所作為,無可憂慮,就象這大河上的船,隨波逐流,聽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顯然,這是感傷語,苦澀情。他的僚友們會理解他的無奈的憂傷,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從建中元年即位以來,朝政每況愈下,內外交困,國庫空虛,賦稅濫征,軍閥割據,民不聊生。韋應物了解這一切,為之深深憂慮,然而無能為力。此次雖獲一州之任,亦是榮升之遇,有可作為之機,但他懂得前途充滿矛盾和困難。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懷智者之憂,而自認無能,無奈而無求。也許他的洛陽僚友曾給他以期望和鼓勵,增添了他的激動和不安,所以他在離別洛陽之後,心情一直不平靜,而這黃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觸,使他無限傷慨地寫下這首詩寄給朋友們。
這詩寫景物有情思,有寄託,重在興會標舉,傳神寫意。洛水途中,詩人仿佛在賞景,實則心不在焉,沉于思慮。黃河的開闊景象,似乎驚覺了詩人,使他豁然開通,眺望起來。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卻使他更為無奈而憂傷。遙望前景,蕭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顯示出人民經歷過多么深重的災難;朔風一雁,恰似詩人隻身東下赴任,知時而奮飛,濟世於無望。於是他想起了朋友們的鼓勵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覺得自己終究是個無所求的無能者,濟世之情,奮鬥之志,都難以實現。這就是本詩的景中情,畫外意。
(倪其心)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定為敗路;讀書人,乾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六十則》
-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丘浚《詠菊》
- 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杜甫《百憂集行》
-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 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於水,魚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 靡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
- 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