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版聶從義三禮圖原文
尚忠尚質尚乎文,三代因之政以分。
何必衣冠定相襲,要知和敬有尊聞。
觀圖可識關雎意,撫冊猶欣舊繭芬。
汲黯讜言對漢武,懷哉那復更云云。
詩詞問答
問:題宋版聶從義三禮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宋版聶從義三禮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宋版聶從義三禮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五
參考注釋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相襲
(1).因循;先後沿襲。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聖帝明王,累起相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雖復道極數殫,終然相襲,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轍焉。” 元 陳櫟 《勤有堂隨筆》:“世俗相襲稱 朱子 為 文公先生 ,繆甚。”《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世衰俗敝,淫風相襲。 齊公 亂妹, 新臺 娶媳。”
(2).相連;重迭。 晉 潘岳 《西征賦》:“街衢如一,庭宇相襲。” 明 皇甫沖 《於岩石上眺東西兩湖》詩:“倚策眺兩湖,波光渙相襲。”
要知
書簡套語。鑑察、察知。 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 范公 人之雲亡,天下嘆息。昨其家以銘見責。雖在哀苦,義所難辭,然極難為文也。伏恐要知。”
和敬
和順恭敬。《禮記·樂記》:“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北齊書·文襄元後傳》:“容德兼美,曲盡和敬。”《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
關雎
(1).《詩·周南》篇名。為全書首篇,也是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歷來對這首詩有不同理解。《詩·周南·關雎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後漢書·皇后紀序》:“故 康王 晚期,《關雎》作諷。”現代研究者或認為是寫上層社會男女戀愛的作品。後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義也常不同。(1)借指賢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既無關雎之德,而有 呂 霍 之風。” 唐 張說 《祈國公碑》:“內被螽斯之德,外偃關雎之化。”(2)借指夫婦。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多則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緣對付,成就了麟趾關雎。”(3)借指淑女。《玉嬌梨》第十九回:“久聞老先生令愛賢淑,有關雎之美,故托晚生敬執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賜 朱 陳 之好。”(4)借指正統的詩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可恥。此《關雎》所以不作,此 鄭 聲所以盈天下也。”
(2).鳥名。魚鷹。 宋 王銍 《默記》卷中:“﹝ 李公弼 ﹞見所謂魚鷹者飛翔水際,問小吏,曰:‘此關雎也。’”一說,非鳥名。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關雎》:“按,‘關關’,和聲;‘雎鳩’,王雎。《詩序》總撮句內二字以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為關雎也。”
言對
(1).晤面交談;應對。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綱琳二法師書》:“無由言對,執筆長懷。”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宗居士書》:“未緣言對,聊以代面。”《南史·蔡興宗傳》:“ 興宗 奇其言對,命釋縛。”
(2).指不用典故的對偶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 長卿 《上林賦》云:‘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此言對之類也。” 王力 《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話來說,言對就是不用典故,事對就是用典故。”
漢武
漢武帝 劉徹 的省稱。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 燕昭 無靈氣, 漢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獵賦》:“雖 秦皇 與 漢武 兮,復何足以爭雄?” 魯迅 《墳·看鏡有感》:“ 漢武 通 大宛 、 安息 。”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誰無惻隱心,鮮能勝貪饕劉子翬《論俗十二首》
- 名果出西州,霜前競以收
- 倚橫吹兮寄哀思,擥幽香兮補騷情鄒登龍《雪霽梅月曲》
- 紅塵寶馬碧湖船,一夢如今費十年
- 愛眠知不醉,省語似相疏姚合《喜賈島至》
- 亦喜重陽健,誰知行路難方岳《重陽》
- 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
- 孰能無相與,滅跡俱忘筌吳筠《元日言懷,因以自勵,詒諸同志》
- 隨風蝶影翻,誤點朝衣赤武元衡《左掖梨花》
- 無因一酩酊,高枕萬情休李群玉《雨夜呈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