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樟江水逵逵,民俗多雜揉。
李君專檄來,號令肅巡掫。
遂令萬家市,安集日豐阜。
春風有歌姬,夜月無吠狗。
築堤捍水災,皆自將軍手。
至今此邦人,秝誦常在口。
我來自京師,始得一聚首。
綵過日以數,言論竟開剖。
有如濟世方,乃爾困升斗。
孰雲勞積多,反使歲月久。
方今天子聖,賢知在左右。
銓曹每推擇,往往雜瓊玖。
此行看薦進,直入紆組綬。
莫負平生心,㚻使斯民壽。
豈敢為贈言,裁詩侑杯酒。
詩詞問答
問:《諸公以懷李白詩分韻送李茂遠後以酒字索賦遂綴五言一首》的作者是誰?答:杜本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杜本的名句有哪些?答:杜本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三
參考注釋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民俗
民眾的習慣;民間風俗
雜揉
雜糅。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詔曰:頃選舉失所,多非其人,儒法雜揉,學道寖微。” 宋 葉適 《覺齋記》:“士以利害得喪為準的,雜揉其思慮,紛汩其聰明,以求參乎人情違順之間。”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詩者,諷刺詼怪,連犿雜揉,旁寄高吟,未可為典正。” 冰心 《寄小讀者》二九:“我心中雜揉著悵惘與歡悅,帶著這信走上山巔去。”
號令
(1) 指揮部隊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稱
以出號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愬軍號令。——《資治通鑑·唐紀》
傳號令以誅奸賊。——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發布號令
(2) 傳呼命令。古代以傳叫之法發布命令,故稱號令
號令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號令明肅。——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號令三軍
集日
有集市的日子。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這個星期日恰好是 黃堡鎮 集日。”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六:“再過一個集日,早熟的西瓜就可上市了。”
豐阜
(1).猶言豐盛富有。 漢 揚雄 《元後誄》:“豐阜庶卉,旅力不射。” 宋 蘇洵 《兵制》:“今屯田蓋無幾,而府兵亦已廢,欲民之豐阜,勢不可也。”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至乃於各行省中,擇其人物之駢羅,土產之豐阜,山川之險要者,命將軍都統治之,而 漢 人不得居其職。”
(2).猶高大。 元 王惲 《中堂事記》下:“夫五嶽之中, 恆 屬其一,豐阜峻極,作鎮北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歌姬
宮廷、官府或私家蓄養的歌女。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三:“儘是昔日帝王處,歌姬舞女達天曙。”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蜀才婦》:“ 宋 產歌姬, 蜀 出才婦。”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李尚書 雍熙 學道,散遣歌姬。”
吠狗
(1).看守門戶的狗。聞聲則吠,故稱。《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吏人之與 叔孫 居於 箕 者,請其吠狗,弗與。” 孔穎達 疏:“狗有吠守者,有主獵者……吏人請 叔孫 乞其吠守之狗。”《新唐書·李棲筠傳》:“宿賊 張度 保 陽羨 西山 ,累年吏討不克。至是發卒捕斬,支黨皆盡,里無吠狗。” 宋 蘇軾 有《余來儋耳得吠狗》詩。
(2).古地名。《國語·齊語》:“反其侵地 柴夫 、 吠狗 。” 韋昭 註:“ 燕 之二邑。”
堤捍
堤岸。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鑿池為溪澗,疊石為隄捍,任其石之性,不加斧鑿,因其餘土,積而為山。”
水災
亦作“ 水菑 ”。因久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等原因而造成的災害。《穀梁傳·莊公七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史記·河渠書》:“ 鄃 居 河 北, 河 決西南,則 鄃 無水菑。”《宋史·兵志六》:“ 河 北連年水災,流民未復。”《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一個水災,也不知傷了多少民田民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五章:“這 黃河 不同於我們 米脂縣 的小河,只要堤上有一個小漏洞,就會河堤崩塌,變成大的水災。”
自將
(1).自己保全。《漢書·兒寬傳》:“ 寬 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南宮韜 , 魯 人,字 子容 ,以智自將。” 宋 蘇轍 《陳述古舍人謝兩府啟》:“某老大無取,介特自將。” 明 高啟 《匡山樵歌引》:“君今剛介自將,不苟進取。”
(2).自己帶著;自己拿著。《後漢書·羊續傳》:“ 續 妻後與子 祕 俱往郡舍, 續 閉門不內,妻自將 祕 行,其資藏唯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宋 蘇轍 《官舍小池有鸂鶒遺二小雛》詩之一:“來從碧澗巢安在,飛過重城母自將。”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 秦弱蘭 賺了他一篇樂章,親筆落款,他自將著。”
(3).自養。 明 高啟 《南宮生傳》:“晚迺刮磨豪習,隱然自將。”
(4).自相輔助,相輔相成。《漢書·王尊傳贊》:“ 王尊 文武自將,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 顏師古 註:“將,助也。”
親自率領。 宋 楊萬里 《千慮策·國勢中》:“以 高帝 自將,而 子房 為之謀,如此其全也。”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常在
(1).長久存在。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祿常在。” 晉 陶潛 《歲暮和張常侍》:“厲厲氣遂嚴,紛紛飛鳥還。民生鮮常在,矧伊愁苦纏。” 宋 劉子翬 《次韻陳成季郡會》:“惜花意欲春常在,對酒年來飲不多。”
(2).道家脾神名。《雲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傳》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術,人累世見之。”
(4). 清 代宮女的名號。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列宮》:“常在、答應,案《會典》有此二稱,位在貴人之下。蓋未有爵秩,僅供使令,猶 前漢 之家人子, 後漢 之宮人、采女是也。”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京師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赴舉京師。——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 姚鼐《登泰山記》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聚首
猶碰頭;聚會。 宋 蘇舜欽 《詣匭疏》:“然民情洶洶,聚首橫議,鹹有憂悸之色。” 明 曹學佺 《八月朔日予返白下》詩:“此別紛紛難聚首,天涯那許夢魂閒?” 清 查禮 《八聲甘州》詞:“有幾番,天涯聚首;有幾番,彈淚別西東?” 清 吳樾 《與同志某君書》:“前在 獸居村 聚首一日夜,彼此各抒所見。” 冰心 《莊鴻的姊姊》:“他在 唐山 工業學校肄業,離家很遠,只有年假暑假,我們才能聚首。”
過日
(1).過日子。 唐 杜甫 《贈別鄭煉赴襄陽》詩:“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宋 陳造 《田家謠》:“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王任叔 《疲憊者》:“ 運秧 自這一次後,不再有向人家處賴飯吃的事了。但他到底怎么過日,我是無從知道。”
(2).謂超過時日。 宋 晁沖之 《和寄葉甥少蘊內翰見招》:“園宜杏子非時結,溪闊梅花過日開。”
(3).改日。《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 安老爺 因他也須到家歇息歇息,便説:‘過日再備酌奉請。’”
言論
關於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務的議論
提倡 *
常好言論。——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以快言論。——清· 劉開《問說》
開剖
破裂;分開。《大般涅槃經·聖行品七》:“王頂上生一肉皰……足滿十月,皰即開剖。” 明 高攀龍 《答錢啟新書》之一:“老丈之意,惟恐學者開剖割裂,歧心性為二,竭力指點曰:虛靈知覺者,即精微純一之備具也。”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濟世
在金錢、物質等方面救濟世人
濟世之舉
乃爾
(1).猶言如此。 三國 魏 曹操 《楊阜讓爵報》:“ 姜敘 之母,勸 敘 早發,明智乃爾。” 宋 楊萬里 《觀雪》詩:“屑雲作粉如何濕,琱玉為花乃爾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我謂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爾!”
(2).竟然如此。《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道過 滎陽 ,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 子訓 曰:‘乃爾乎?’”
升斗
(1).容量單位。十合為升,十升為斗。《漢書·律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國志·魏志·常林傳》:“ 林 乃避地 上黨 ,耕種山阿。當時旱蝗, 林 獨豐收,盡呼比鄰,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漢書·梅福傳》:“秩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問 《自鄧州幕府暫歸秋林》詩:“升斗微官不療飢,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達夫 《和馮白樺重至五羊城原韻》:“升斗微名成底事,詞人身世太淒涼。”
(3).借指少量的米糧、口糧。 唐 韓愈 《論鹽法事宜狀》:“或從賒貸升斗,約以時熟填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生歸,瓮無升斗,孤影對四壁。” 李廣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職業上的薪俸不足以維持一家的生活,為了升斗所需,於是也就不得不快寫,不得不多寫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宋 楊萬里 《中秋月長句》詩:“先生舊不論升斗,近來畏病不飲酒。”
勞積
勞結。 三國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雖燕飲彌日,其於別遠會稀,猶不盡其勞積也。”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今天
(1) 說話時的這一天;本日
今天的任務
(2) 用在指一天之中某個時候的名詞前面,表示指的是今天的某個時候
今天早晨起得很早
(3) 此刻,現在;當前
在今天去爭辯地球是圓的是沒有必要了
賢知
(1).賢明多智。《管子·七法》:“故賢知之君,必立於勝地。”《後漢書·蔡邕傳》:“方今聖上寬明,輔弼賢知,崇英逸偉,不墜於地。”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序》:“愚柔者仰企所不及,賢知者則務為浩侈,不肯自抑其才。”
(2).賢明多智的人。 漢 董仲舒 《賢良策二》:“至於 殷紂 ,逆天暴物,殺戮賢知,殘賊百姓。”《後漢書·劉盆子傳》:“願得退為庶人,更求賢知,唯諸君省察。”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銓曹
(1).主管選拔官員的部門。 唐 包湑 《會昌解頤錄·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薦他人亦得。”《宋史·岳雲傳》:“﹝ 岳雲 ﹞功在第一, 飛 不言。逾年,銓曹辯之,始遷武翼郎。” 清 李漁 《蜃中樓·點差》:“漫勞烏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選拔官員之長官。《明史·顧鼎臣傳》:“兵部主事 馬承學 恃 鼎臣 有聯,自詭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學 而用 崑 。”
推擇
推舉選拔。《史記·淮陰侯列傳》:“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 南朝 宋 鮑照 《謝永安令解禁止啟》:“邀世逢辰,謬及推擇,恩成曲積,榮秩兼過。” 宋 梅堯臣 《賜書》詩:“善經有意尊儒甚,推擇方知待士高。” 清 惲敬 《新喻東門漕倉記》:“三代之時,自諸侯、卿、大夫、士皆其國人,而鄰長、里宰、酇長、鄙師,即同井廬以行相推擇者。”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瓊玖
(1).瓊和玖。泛指美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玖。” 毛 傳:“瓊、玖,玉名。”
(2).後世常用以美稱禮物。 唐 錢起 《酬長孫繹藍溪寄杏》詩:“芳馨來滿袖,瓊玖願酬篇。” 元 朱晞顏 《擬<古詩十九首>》之一:“願勗瓜李心,為君報瓊玖。”
(3).喻冰雪。 宋 張孝祥 《憶秦娥·雪》詞:“天花落,千林瓊玖,滿空鸞鶮。”《群音類選·椒觴記·師生讌雪》:“想仙姬搖珮 瀛洲 ,巧將紈素,剪成六出,紛紛瓊玖,幻景果誰收。”
(4).喻賢才。 宋 葉適 《送陳彥群》詩:“雍容入儒雅,磨錯見瓊玖。”
行看
(1).且看。 唐 韓愈 《郴州祈雨》詩:“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明 高明 《琵琶記·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鳳池 鰲禁聽絲綸。”取,得。助詞。
(2).復看,又看。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默聽鴻聲盡,行看葉影飛。”
薦進
(1).推薦引進。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莊樊姬》:“ 樊姬 謙讓,靡有嫉妬,薦進美人,與己同處。” 唐 韓愈 《感二鳥賦》:“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採擢薦進,光耀如此。” 宋 李綱 《與張相公第二十六書》:“薦進人材,調護將帥,措置邊防,均理財用。”
(2).進獻。 漢 劉向 《說苑·貴德》:“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者,則孝子不敢以其物薦進。”
組綬
(1).古人佩玉,用以系玉的絲帶。《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緼組綬。” 鄭玄 註:“綬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者也。”《魏書·高祖紀下》:“八月乙亥,給尚書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珮、大小組綬。”
(2).借指官爵。 唐 韓偓 《贈易卜崔江處士》詩:“門傳組綬身能退,家學漁樵跡更奇。” 明 徐渭 《贈沉母序》:“由此觀之,人固不可以無實,至於實之名否,則其權不在管毫,而在組綬也的然矣。” 清 唐孫華 《憶頤兒時就婿外家》詩:“所願紹家學,非必襲組綬。”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贈言
臨別給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勵的話
臨別贈言
裁詩
作詩。 唐 杜甫 《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宋 沉遘 《西舍》詩:“少年裁詩喜言老,誰知老大都無心。” 清 吳兆騫 《同陳子長坐氈帳中話吳門舊遊愴然作歌》:“裁詩每題白團扇,縱酒惟賭青羔裘。”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