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尹遷介叔·其十

作者:劉跂 朝代:宋代

寄尹遷介叔·其十原文

吏隱非山林,州府為道院。

莫夸非食肉,虎頭頷如燕。

公田亦種秫,瞥去飛鳥倦。

何用蕭德施,先生自為傳。

詩詞問答

問:寄尹遷介叔·其十的作者是誰?答:劉跂
問:寄尹遷介叔·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霰韻

2. 原案:後五首疊前五首韻當別有標題,為傳寫者脫去,連為十首。

參考注釋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輓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縉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於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州府

(1).州署收藏文書簿籍等的府庫。《禮記·內則》:“州伯命藏諸州府。” 孔穎達 疏:“州府是州長之府藏。”

(2).州治。 唐 杜甫 《越王樓歌》:“ 綿州 州府何磊落, 顯慶 年中 越王 作。” 仇兆鰲 註:“州府,府之州治也。”

(3).舊時地方行政區劃的州和府的合稱。

為道

(1).猶言修道。《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指矯性而為高遠難行之事。《禮記·中庸》:“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作嚮導。《左傳·隱公五年》:“ 邾 人告於 鄭 曰:‘諸君釋憾於 宋 ,敝邑為道。’” 陸德明 釋文:“道,音導。本亦作‘導’。”

食肉

吃肉;以肉作食物

食肉動物

虎頭

(1).謂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東觀漢記·班超傳》:“相者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南史·陳紀下·宣帝》:“ 張子煦 見而奇之,曰:‘此人虎頭,當大貴也。’” 宋 陸游 《憶昔》詩:“虎頭空有相,麟閣竟無緣。”

(2).一種屋飾。《淮南子·本經訓》“盤紆刻儼” 漢 高誘 註:“刻儼,浮首、虎頭之屬,皆屋飾也。”

(3).頭部畫有虎形的艦隻。 宋 陳師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雲。” 任淵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記》:“ 梁孝元 作神獸艦,頭畫虎豹,以助軍威。”

(4). 晉 代畫家 顧愷之 字。 唐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詩:“何年 顧虎頭 ,滿壁畫 瀛州 。”

公田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劃成“井”字形,分為九區,中區由若干農夫共同耕種,將收穫物全部繳給統治者,稱為“公田”。同中區以外的“私田”相對稱。《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朱熹 集傳:“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而同養公田也。”《禮記·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稅。” 孔穎達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漢書·食貨志上》:“六尺為步,步百為畮,畮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為廬舍。”參見“ 井田 ”。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稱“ 官田 ”。《漢書·食貨志上》:“令命家田 三輔 公田。”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命家,謂受爵命一爵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優之也。” 三國 魏 曹植 《籍田論》:“夫營疇萬畝,厥田上下……司農是掌,是為公田。”《續資治通鑑·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為民害,稔禍十有餘年,自今並給原主,令率其租戶為兵。”

(3).舊時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習稱為公田。但其性質實為民田。

(4).指社會主義改造後農村集體所有的田地。 李朝 《四川省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互助聯組》:“許多聯組還試行了小包工,集體經營公田。”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德施

德澤恩施。《易·乾》:“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孔穎達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龍德在田似聖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徧也。”《韓非子·八奸》:“其於德施也,縱禁財,發墳倉。”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功烈與造化相侔,德施與風雲俱遠。”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義惠侯》:“存故舊,報德施。”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詩詞推薦

寄尹遷介叔·其十原文_寄尹遷介叔·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