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叔·其一原文
雙魚來自縠溪端,手把緘書子細看。
授業馬融褰絳帳,懷歸王粲倚危欄。
且憑黃耳傳訊息,未辦青蚨濟急難。
七十從心今已過,保茲遐福願加餐。
詩詞問答
問:寄和叔·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寄和叔·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和叔·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雙魚
(1).兩魚。 晉 傅玄 《秋蘭篇》:“雙魚自踴躍,兩鳥時迴翔。” 唐 杜甫 《李監宅》詩之一:“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 唐 李賀 《釣魚》詩:“菱絲縈獨繭,蒲米蟄雙魚。”
(2).指書信。 唐 唐彥謙 《寄台省知己》詩:“久懷聲籍甚,千里致雙魚。” 明 劉基 《玉樓春》詞:“雙魚不見人千里,落絮牽愁和夢起。”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詞:“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參見“ 雙鯉 ”。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緘書
書信。 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詩:“前後緘書報,分明饌玉恩。” 明 陳子龍 《贈孫碩膚職方》詩:“水曹自弄 秣陵 雲,緘書幾度加餐字。” 清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之二:“ 南村 饒樂事,早晚報緘書。”
細看
仔細地觀察
授業
(1) 傳授學業、技藝
授業弟子
(2) 給予產業
計口授業
絳帳
《後漢書·馬融傳》:“ 融 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因以“絳帳”為師門、講席之敬稱。 唐 李商隱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詩:“絳帳恩如昨, 烏衣 事莫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六:“ 孔 壁微茫墜緒窮,笙歌絳帳啟宗風。”
懷歸
思歸故里。《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漢 王粲 《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唐 戴叔倫 《送郎士元》詩:“白髮 金陵 客,懷歸暫不留。”
危欄
高欄。 唐 李商隱 《北樓》詩:“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欄。” 宋 陳鑒之 《暮登蓬萊閣》詩:“危欄散湮鬱,已暮亦登臨。”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予自 正德 甲戌,年甫十六,學作樂府商調,以寫春怨,尚記首一闕云:‘……倚危欄,又看三月景,杳然不見多情。’”
黃耳
(1).狗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狗一名黃耳。” 唐 元稹 《友封體》詩:“樺燭焰高黃耳吠,柳堤風靜紫騮聲。”
(2). 晉 陸機 所飼名犬名。《晉書·陸機傳》:“初 機 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絶無書信,汝能齎書取訊息不?’犬搖尾作聲。 機 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 洛 。”後即以“黃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問 《懷益之兄》詩:“黃耳定從秋後到,白頭新自夜來生。” 清 顧炎武 《自笑》詩:“黃耳不來 江 表信,白頭終念故山薇。”
(3).用黃金或黃銅所制的器物之耳。《易·鼎》:“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銀口黃耳,金罍玉鍾。” 馬非百 註:“黃耳,即黃金耳或銅耳。今各地出土古杯,橢圓形,有雙耳,就是這種東西。” 清 王筠 《菉友肊說》:“是故 周公 繫爻之辭,以折足覆餗為戒,以黃耳玉鉉為吉。”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青蚨
傳說中的蟲;喻金錢,MJ 你那尊中無綠蟻,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谷子敬《城南柳》
濟急
在急難時解決別人需要,或幫人解決困難
從心
(1).順從意願。 唐 顧況 《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詩:“真靜一時變,坐起唯從心。”
(2).見“ 從心所欲 ”。
(3).由衷;發自內心。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始終憂鬱和苦悶著的他,此時方從心的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應修人 《歡愉引》:“有些人會剛象我所要地幫助我,也會從心地、不禁地顧我而美笑。”
任心。《列子·楊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 楊伯峻 集釋引 殷敬順 釋文云:“從音縱,下同。”
遐福
久遠之福。《詩·小雅·天保》:“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鄭玄 箋:“遐,遠也。天又下予女以廣遠之福,使天下溥蒙之。” 南朝 梁 沉約 《需雅》詩:“用拂腥羶和九穀,既甘且飫致遐福。”《宋史·樂志六》:“天畀遐福,允彰父慈。”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版盪淒涼》:“報爾宿讎,宜騭遐福。”
加餐
(1).慰勸之辭。謂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後漢書·桓榮傳》:“願君慎疾加餐,重愛玉體。” 唐 李頎 《送三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蘇少府》詩:“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清 納蘭性德 《送張見陽令江華》詩:“吾憐 張仲蔚 ,臨別勸加餐。” 郁達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刪去相思千萬語,當頭還是勸加餐。”
(2).猶進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婦傳》:“至三日,烈婦收淚請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髒只供那些烏鴉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