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長春軒詩卷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題長春軒詩卷原文

春陽無恆燠,春雨無恆滋。

如何軒中人,日詠長春詩。

豈有師文弦,如彼魯陽麾。

至哉萬化源,舒慘固自知。

庭除辟餘壤,百卉紛及時。

春蘭色可悅,秋菊亦垂垂。

脩樹交清陰,好鳥鳴高枝。

俯窺華實繁,仰視風霆馳。

吟嘯皆春風,習習被朱絲。

有時掔墜露,咀嚼療晨飢。

乃知廣文飯,不異商嶺芝。

平生執經人,廟堂今設施。

珍重蔥鬱間,或有棟樑姿。

詩詞問答

問:題長春軒詩卷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題長春軒詩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出處:熊峰集卷一

參考注釋

春陽

(1).陽春。 漢 焦贛 《易林·井之巽》:“春陽生草,夏長條枝。”舊題 漢 枚乘 《雜詩》之七:“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2).春天的陽光。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喜如春陽,怒如秋霜。”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閒非秋厲,惠淑春陽。”《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安彼反側,如春陽秋露。” 越劇 《庵堂認母》:“聽娘言語我心悲傷,到此刻才知母愛溫暖如春陽。”

(3).喻帝王的恩澤。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坐馳雷電破姦伏,力送春陽煦鰥寡。”

無恆

沒有恆心,不能持久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長春

中國東北的城市,吉林省省會,面積18,881平方公里,人口570萬(1982)

魯陽

(1).指 魯陽公 。 戰國 時 楚 魯陽邑 公,傳說為揮戈使太陽返回的英雄。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四:“愧無 魯陽 德,迴日向三舍。”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魯陽 何德,駐景揮戈?” 譚作民 《噩夢》詩:“振臂一揮心膽豪,十萬橫磨 魯陽 勇。”亦作“ 魯陽子 ”。 明 何景明 《贈李獻吉》詩之一:“世無 魯陽子 ,坐惜朱顏衰。”參見“ 魯陽揮戈 ”。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魯山縣 。《漢書·地理志上》:“ 南陽郡 : 魯陽 ,有 魯山 。古 魯縣 。” 顏師古 註:“即《淮南》所云 魯陽公 與 韓 戰,日反三舍者也。”

(3).複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魯陽 氏。見 漢 王符 《潛夫論·志姓氏》。

化源

(1).教化的本源。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昭室化源,發揚大號。” 唐 李翱 《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其論釋氏之害於人者,尚列為高等,冀感悟聖明,豈不欲發明化源,抑絶小道。”《舊唐書·李絳傳》:“陛下思廣天聰,親覽國史,垂意精頤,鑒於化源,實天下幸甚。”

(2).指掌教化之位。《舊唐書·李渤傳》:“若言不行,計不從,順奉身速退,不宜屍素於化源。”

(3).中醫學指六氣的生化之源。《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炙甘草湯方”集解引 張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預防二便秘濇之虞,麥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大人口破》“大人口破分虛實”註:“如口瘡乾黃硬作渴者,宜服加減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

舒慘

語出《文選·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薛綜 註:“陽謂春夏,陰謂秋冬。” 李善 注引《春秋繁露》:“春之言猶偆也,偆者,喜樂之貌也。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之狀也。”後以“舒慘”作為表示“苦樂”、“好壞”、“陰晴”、“豐歉”等兩個對立概念並舉的詞語。《舊唐書·杜審權傳》:“萬靈舒慘,四海安危,盡繫朝綱,鹹由廟算。”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象數》:“但記月之盈虧,都不繫歲事之舒慘。”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飲食舒慘,與眾共之。” 宋 范成大 《曉枕》詩之三:“舒慘常隨天氣,關心窗暗窗明。”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然以氣有舒慘,收穫猶不可齊。”

固自

仍然;還是。 明 高明 《琵琶記·蔡母嗟兒》:“老賊!你固自口硬,再過幾時,餓得你口嗅屎哩!”

庭除

庭前階下,庭院

不獨春光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李鹹用《題陳將軍別墅》

百卉

百草。後亦指百花。《詩·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漢 張衡 《西京賦》:“冰霜慘烈,百卉具零。” 唐 羅隱 《春居》詩:“春風百卉搖,舊國路迢迢。” 宋 張元乾 《青玉案·生朝》詞:“花王獨占春風遠。看百卉、芳菲遍。” 清 張潮 《花鳥春秋》:“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乾,與百卉爭先,遂奪其魁。”

及時

(1) 立刻;馬上

工作中有問題必須及時解決

及時相遣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迅速地;毫不耽擱地

你應及時地動身回家

春蘭

植物名。蘭科,多年生草本,葉叢生。春季開花者稱春蘭。 晉 潘岳 《楊仲武誄》:“春蘭擢莖,方茂其華。” 北齊 劉晝 《新論·殊好》:“春蘭秋蕙,亦眾鼻之所芳也。” 唐 周墀 《賀王僕射放榜》詩:“雖欣月桂居先折,更羨春蘭最後榮。”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漸漸

垂垂老矣

清陰

(1).清涼的樹陰。 晉 陶潛 《歸鳥詩》:“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唐 薛能 《楊柳枝》詞:“遊人莫道栽無益,桃李清陰卻不如。”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戀著那清陰半畝香千陣。”

(2).喻恩澤。 宋 蘇軾 《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願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

(3).謂天氣陰涼。 宋 梅堯臣 《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游嵩因誦而韻之》:“是時天清陰,力氣勇奔驟。”

鳴高

自鳴清高。 清 袁枚 《答兩江制府尹公書》:“ 枚 已申明情節,由 江寧 轉報,此實烏鳥私情,退而求息,並非膏肓泉石,藉此鳴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陳亦韓 ﹞歸里後,著書設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經學薦,特旨賞國子監司業銜。先生天爵自重,原非藉此鳴高,而望實交孚,必不終聽其湮沒,營營者可以悟已!”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不但是《西遊記》里的魔王, * 的時候必須童男和童女而已,在人類中的富戶豪家,也一向以童女為侍奉,縱慾,鳴高,尋仙,採補的材料。”

俯窺

從高處往下看。 宋 蘇軾 《游惠山》詩之一:“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

華實

(1).花和果實。《列子·湯問》:“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後漢書·班固傳上》:“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 唐 元稹 《表夏》詩之一:“華實各自好,詎雲芳意沉。”

(2).開花結果。《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僖公 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 劉向 以為 周 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當剝落,今 * 實,近草妖也。先華而後實,不書華,舉重者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華麗和質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至於 文舉 之薦 禰衡 ,氣揚飛采; 孔明 之辭 後主 ,志盡文暢。雖華實異旨,並表之英也。”

仰視

仰頭向上看

風霆

(1).狂風和暴雷。《禮記·孔子閒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唐 韓愈 《原鬼》:“有聲而無形者,物有之矣,風霆是也。” 明 劉基 《為韓克名題石鼎聯句圖》詩:“不知風霆掣牆籓,江騰海躍喬嶽翻。”

(2).比喻威勢。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在藩聳萬夫之觀望,立朝賁羣寮之頰舌,居內成大政之風霆。”

吟嘯

(1).猶呼嘯;呼叫。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少游 居 維揚 雄藩脂膏之地,十萬之師,吟嘯可致。” 冰心 《寄小讀者》七:“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2).悲嘆;哀號。《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樂安縣 故市經荒亂,人民餓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陰將雨,輒聞吟嘯呻嘆,聲聒於耳。”《新唐書·崔鹹傳》:“ 鹹 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閒游 終南山 ,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3).高聲吟唱;吟詠。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吟嘯蒼崖之間,而萬物化為塵氛;怡顏豐柯之下,而朱戶變為繩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玄 嘗登 江陵 城南樓云:‘我今欲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元 張可久 《梧葉兒·山 * 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嘯寄幽情。” 清 揮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時 山東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嘯自如,得詩數十首,真健才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習習

(1).頻頻飛動貌。《楚辭·九辯》:“驂白霓之習習兮,歷群靈之豐豐。” 朱熹 集註:“習習,飛動貌。” 晉 左思 《詠史》之八:“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唐 盧照鄰 《釋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鳥兮其羽習習。”

(2).微風和煦貌。《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毛 傳:“習習,和舒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靈風生太漠,習習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這春光融融,和風習習,憑在欄桿上,留連痛飲。” 冰心 《寄小讀者》七:“涼風習習,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習習冠蓋。”《文選·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 張銑 註:“習習,盛也。”

(4).清雅和諧貌。 漢 傅毅 《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文選·嵇康<琴賦>》:“洋洋習習,聲烈遐布。” 李周翰 註:“洋洋習習,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癢等感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細辛出 華山 ,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 石 覺森寒如澆氷水,喉中習習作癢。”

(6).象聲詞。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溪流潺潺雨習習,燈影山光滿窗入。” 沉從文 《邊城》十一:“草叢裡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習習作聲。”

朱絲

(1).紅色的絲繩。《左傳·襄公十八年》:“ 晉侯 伐 齊 ,將濟 河 , 獻子 以朱絲繫玉二瑴而禱。”《淮南子·說山訓》:“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芻狗,若為土龍以求雨。” 章炳麟 《駁神我 * 說》:“今假眾樂之言,以文飾其帝國主義,是猶借兼士之名,以文飾其兼併主義, 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絲,攻以雷鼓無疑也。”

(2).朱弦。用熟絲製的琴弦。 唐 劉禹錫 《調瑟詞》:“朱絲二十五,闕一不成曲。” 清 唐孫華 《種樹》詩:“珍材伐琴瑟,清音發朱絲。”

(3).借指琴瑟。 唐 元孚 《送李四校書》詩:“朱絲寫別鶴泠泠,詩滿紅箋月滿庭。” 宋 蘇軾 《渚宮》詩:“緑窗朱戶春晝閉,想見深屋彈朱絲。”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咀嚼

(1) 含在嘴裡細細嚼以使爛

(2) 比喻反覆體會;玩味

(買臣)肩上雖挑著柴擔,手裡兀自擎著書本,朗誦咀嚼,且歌且行。——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廣文

唐天寶九年設廣文館。設博士、助教等職,主持國學。明清時因稱教官為“廣文”,亦作“廣文先生”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唐· 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

不異

沒有差別;等同。 晉 羊祜 《讓開府表》:“雖歷內外之寵,不異寒賤之家。” 唐 杜甫 《兵車行》:“況復 秦 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宋 朱熹 《劉十九府君墓志銘》:“蓋與先生不異,而溫厚謹良則又過之。”

商嶺

即 商山 。 唐 黃滔 《蔣先輩啟》:“ 相如 徵出於 上林 , 賈誼 召來於 宣室 ,不然者隱於 商嶺 ,棲向 傅巖 ,克俟搜羅,直膺夢寐。” 唐 張喬 《題鄭侍御藍田別業》詩:“小徑通 商嶺 ,高窗見 杜陵 。”參見“ 商山四皓 ”。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執經

手持經書。謂從師受業。《漢書·於定國傳》:“ 定國 乃迎師學《春秋》,身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唐 韓愈 《答殷侍御書》:“八月益涼,時得休假,儻矜其拘綴不得走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幸。” 清 錢謙益 《諭祭贈禮部右侍郎馮有經文》:“於戲!涕泗何從,言念 * 之舊事;話言猶在,追懷青殿之執經。”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設施

(1) 為某種需要而建立的機構、系統、組織、建築等

軍事設施

衛生設施

防洪設施

(2) 安排;布置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蔥鬱

蔥蘢

棟樑

(1) 屋頂最高處的水平木樑,支承著椽子的上端

(2) 身負重擔的人;能擔負責任的人材

(3) 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他們是國家的棟樑

詩詞推薦

題長春軒詩卷原文_題長春軒詩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