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三首·其一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出塞三首·其一原文

問罪陰山下,從今又幾年。

親朋無一字,雨雪盡三邊。

溪月明關隴,胡沙乏水泉。

功成盡麟閤,燕頷豈徒然。

詩詞問答

問:出塞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出塞三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出塞三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2. 徐知仁

參考注釋

問罪

公開宣布對方的罪過,加以譴責

興師問罪

陰山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鐵和稀土金屬等礦藏豐富。以狼山最為乾旱,大青山較濕潤。山坡低處為草地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親朋

親友

至愛親朋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三邊

(1). 漢 時指 匈奴 、 南越 、 朝鮮 。《史記·律書》:“ 高祖 有天下,三邊外畔。”

(2).指東、西、北邊陲。《後漢書·楊震傳》:“ 羌 虜鈔掠,三邊震擾。”《資治通鑑·漢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邊,東、西、北也。”

(3). 明 時指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地區。《明史·憲宗紀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總制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邊,駐 固原 。”

(4).原 安邊 及 定邊 、 靖邊 三縣的合稱。抗日戰爭時期為 陝 甘 寧 邊區的行政分區,簡稱 三邊 。 毛 * 《組織起來》:“我希望你們回到 關中 去,回到 隴東 去,回到 三邊 去……領導人民,領導民眾,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邊境,邊疆。 唐 辛常伯 《軍中行路難》詩:“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宋 劉克莊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但管取,三邊無警,活他百萬生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憐死戰三邊上,不得生封萬戶侯。”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關隴

指 關中 和 甘肅 東部一帶地區。《後漢書·公孫述傳》:“令 漢 帝釋 關 隴 之憂,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 漢 月明 關 隴 ,胡云聚塞垣。”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之四:“可憐 庾信 多才思, 關 隴 鄉心已不堪。”

胡沙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風沙。 唐 鮑君徽 《關山月》詩:“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 宋 蘇軾 《書李伯時所藏韓乾馬》詩:“忽見 伯時 畫天馬,朔風胡沙生落錐。” 明 莫止 《送李中丞赴鎮》詩:“低飛鴻雁胡沙靜,遠遁鯨鯢瀚海清。”亦指胡人居住的地區。 宋 姜夔 《疏影》詞:“ 昭君 不慣胡沙遠,但暗憶, 江 南 江 北。”《宣和遺事》後集:“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遶胡沙。”

(2).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勢焰。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二:“但用 東山 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 宋 陸游 《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詩:“旰食煩明主,胡沙暗舊京。” 清 顧炎武 《贈於副將元剴》詩:“召對 越王 宮,胡沙四面起。”

(3).鯊魚的一種。《爾雅翼·釋魚三》:“今摠謂之沙魚,大而長喙如鋸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鮫魚》。

(4).複姓。 金 有 胡沙補 。見《金史》本傳。

水泉

(1).河流與泉流。《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圜道》:“水泉東流,日夜不休。”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三:“ 蘇州 之地,北枕 長江 ,東表溟海,而水泉之勢,則與 江 平,故曰 平江郡 。”

(2).特指泉流、泉水。《漢書·翼奉傳》:“山崩地裂,水泉湧出。” 宋 蘇轍 《寄濟南守李公擇》詩:“山窮水泉見,發越遍溪谷。”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

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頷,下巴。 唐 王宏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童貫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視炯炯,不類宦人。”《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虎頭燕頷,知不是等閒人。”

(2). 東漢 名將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異域之志。相士說他“燕頷虎頸”,有封“萬里侯”之相。後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陸續平定各地貴族的變亂,官至 西域 都護,封 定遠侯 。見《後漢書·班超傳》。後以“燕頷”為封侯之相。 南朝 陳 徐陵 《出自薊北門行》:“生平燕頷相,會自得封侯。” 唐 岑參 《送張都尉東歸》詩:“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 清 趙翼 《贈相士彭鐵嘴》詩:“倖免鼠目求官訊,本無燕頷封侯狀。”

(3).指武將;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燒竹照之八十韻》:“燕頷不醒頽錦帳,蛾眉邀醉疊金椑。”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燕頷何年馳鐵馬,羊頭此日總金貂。” 清 陳維崧 《賀新涼·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詞:“風前小進休仍卻,從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詩詞推薦

出塞三首·其一原文_出塞三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