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雜詩十首·其五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北山雜詩十首·其五原文

默李吾所畏,文字班馬流。

空齋鎖長夜,尺瀆橫吞舟。

誰令效方朔,顧盼侏儒羞。

不如談天李,高論隘九州。

能為齊諧語,自許監河侯。

浮沈閭裡間,與世真無求。

詩詞問答

問:北山雜詩十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北山雜詩十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班馬

離群的馬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長夜

(1) 漫長的黑夜

長夜沾濕何由徹。——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 比喻黑暗的時代

長夜難明赤縣天。——毛 * 《浣溪沙》

(3) 整夜;徹夜

長夜之飲

吞舟

指能吞船的大魚,喻罪行極大的人

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方朔

漢 東方朔 的省稱。其為人詼諧善辯,相傳為歲星化身,有偷仙桃、騎步景駒、獻風聲木等傳說。事見 漢 郭憲 《東方朔傳》。 唐 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輭滿枝須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將。”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漢王 不好 相如 賦, 方朔 誰知是歲星。” 明 徐渭 《對明篇》:“詼諧 漢 庭 方朔 老,如聞永謝 長安 道。”

顧盼

(1)

(2) 觀看,左顧右盼

俊眼修眉,顧盼神飛。——《紅樓夢》

(3) 回視,眷顧

侏儒

(1) 身材異常矮小的人;矮子

(2) 形容個子矮小

奉化應方伯,在京與試,成績很優;因為貌頗侏儒,未能列選。—— 阿英《明朝的笑話》

(3) 借指未成年人

(4) 指樑上短柱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談天

閒聊天,閒談。也叫“談閒天”

高論

敬辭,見解獨到不同凡響的議論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史記·張釋之列傳》

九州

(1) 中國的別稱

(2)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能為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後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2).本領;能耐。《紅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麼能為。” 管樺 《清風店》二:“我不戴見這種人。他有多大能為,我不戴見他。”

齊諧

人名。一說古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 司馬彪 )及 崔 ( 崔譔 )雲人姓名, 簡文 ( 梁簡文帝 )雲書。” 成玄英 疏:“姓 齊 名 諧 ,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 齊國 有此俳諧之書也。”後志怪之書以及敷演此類故事的戲劇,多以“齊諧”為名。如《隋書·經籍志》有 東陽 無疑先生 《齊諧記》, 南朝 梁 吳均 有《續齊諧記》。 清 袁枚 《子不語》亦名《新齊諧》。亦指談笑說怪。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勾雜劇》:“絃匏迭奏,乾羽畢陳。洽聞 舜 樂之和,稍進齊諧之技。金絲徐韻,雜劇來歟。”《太平廣記》卷二五○引《御史台記》:“ 張元一 以齊諧見稱。” 清 李調元 《憶中翰程魚門晉芳》詩:“有時雜齊諧,令人一笑莞。”

自許

自誇;自我評價。《晉書·殷浩傳》:“ 溫 既以雄豪自許,每輕 浩 , 浩 不之憚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有一俊士,自許史學,名價甚高。”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明史·馬林傳》:“ 林 雅好文學,能詩工書,交遊多名士,時譽籍甚,自許亦甚高。”

監河侯

見“ 監河 ”。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註:“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 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 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文選·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李善 註:“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 唐 劉復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合殊未央。”《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楨》:“﹝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5).埋沒;沉淪。 宋 蘇軾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事動憤懣。”

(6).出現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後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瀆廟樓寓作》詩:“ 揚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

閭里

鄉里

聽閭里以版圖。——《周禮·小宰》

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後漢書·岑晊傳》

真無

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 唐 王昌齡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詩詞推薦

北山雜詩十首·其五原文_北山雜詩十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