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原文

廿年夢想丁東院,何意丁東院裡來。

山水清音空復在,劫灰殘燒自生哀。

井欄僧汲稀銅缽,石甃秋深長綠苔。

不遇江南老桑苧,風壚誰遣試茶杯。

詩詞問答

問:《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丁東寺也訪方響洞尚存感而賦詩》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2. 放翁下東院詩我是江南老桑苧諸君小住共茶杯山谷詩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到今我為更名方響洞始知山水有清音

參考注釋

夢想

即做白日夢空想;妄想;夢中懷想

夢想生活在更好的社會裡

丁東

(1).象聲詞。 唐 溫庭筠 《織錦詞》:“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高梧月初出。”《老殘遊記》第十回:“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 郭沫若 《丁東草》:“我思慕著丁東--可是並不是那環佩的丁東,鐵馬的丁東,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的那種丁東。”

(2).癟塌貌。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嘲齆鼻》:“雖是五官畢具,可憐鼻不通風。印堂底下癟丁東,五味馨香難哄。”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清音

(1) 清越的聲音;清亮的聲音

山水有清音

(2) 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音,如國語語音中的 p、t、k、f、s等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 * 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殘燒

(1).餘燼。 唐 司空圖 《犯題》詩之一:“貔貅睡穩蛟龍渴,猶把殘燒朽鐵磨。”

(2).指晚霞。 唐 張喬 《郢州即事》詩:“鳥歸殘燒外,帆出斷雲間。”

井欄

水井的圍欄。《晉書·四夷傳·林邑國》:“女嫁之時,著迦盤衣,橫幅合縫如井欄,首戴寶花。”《西遊記》第五三回:“那道人伏在井欄上,被 大聖 喝了一聲。”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 夏完淳 ﹞盥漱已畢,走出井欄。”

石甃

石砌的井壁。 唐 李白 《桓公井》詩:“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唐 沉亞之 《秦夢記》:“白楊風哭兮石甃髯莎,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 元 馬祖常 《次韻王參議寄上京胡安常諸公》之一:“石甃冰澌古不消, 廣寒 張樂喜聞《韶》。”

深長

(1) 含義深刻而耐人尋味;深遠

用意深長

(2) 精深

學業深長

譯者曰,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則其意深長矣。——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不遇

(1)

不得志;不被賞識

懷才不遇

(2)

沒碰到

可又有一說不遇艱難,不顯好處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風壚

即風爐。 唐 宋 時用來烹茶的器具。 唐 陸羽 《茶經·器》:“風罏,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一本作“ 風爐 ”。 宋 韓駒 《謝人送鳳團及建茶》詩:“白髮前朝舊史官,風罏煮茗暮江寒。” 宋 周文璞 《賞春》詩:“半酣更乞跳珠水,獨對風罏自煮茶。”參見“ 風爐 ”。

茶杯

喝茶用的杯盞。亦泛指喝水的杯子。《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尋了一個捧盤,兩個茶杯,兩張茶匙。”

詩詞推薦

  • 惠文伯居士請贊

    釋崇岳宋代〕是人道渠執拗,不知年老成魔。偏要時時入室,所招怪恨者多。阿呵呵,屈指東西誰似它。咄。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戲題留佳亭

    乾隆清代〕春去依然夏復來,湖山佳景過無回。卻如亭子還人笑,留者寧當謂是哉。
  • 古詩

    劉過宋代〕涼生見硯窗未糊,秋風射入如相呼。床頭吳鉤作龍吼,便欲乘此搗穹廬。丈夫詩膽如斗大,摩挲笑與歌楚些。生平
  • 秋(一作漢)江曉望

    皮日休唐代〕萬頃湖天碧,一星飛鷺白。此時放懷望,不厭為浮客。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又和喜雨四首

    劉克莊宋代〕白頭無復駕征驂,薄有田廬汾水南。但使金穰堪拾穗,何曾玉食欠包酣。莫辭社酒傳三爵,猶勝障泥趁六參。不必
  • 漁村偶題

    薛嵎宋代〕莫道柴門窄,斷無車馬聲。苦吟成集少,久病見人生。花落寒猶在,春陰雨未成。漁村名自我,鷗鷺勿相輕。
  • 題宛平李明府古墨齋

    朱孟震明代〕吁嗟乎,雲麾將軍毅且武,一劍開元靜鼙鼓。身後勛名一丈碑,北海筆鋒雄萬古。逸勢飛騰熊虎愁,寒光歷亂蛟龍
  • 雜題十首

    劉克莊宋代〕人事多翻覆,由來不可量。安知議郎女,遠嫁左賢王。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張尊生孝廉

    何吾騶明代〕三年一下榻,又復送津頭。剪燭論孤笑,焚香度莫愁。擷花光宿雨,印月氣橫秋。雄劍曾三淬,提攜上酒樓。
  • 謁金門

    劉塤宋代〕眉月小。紅燭畫樓歌繞。唱到劉郎頻笑道。古詞今恰好。深夜銀屏香裊。明日雕鞍塵杳。一餉春風容易曉。三生思
  • 張釜宋代〕賴有好山供客眼。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鄭康道二首

    曹勛宋代〕絕嘆當年故作痴,水邊林下欲清非。未慶阮籍塗窮慣,自是王通世念微。伏節舊聞英概偉,掛冠惜與壯心違。起予
  • 學劉公幹體詩

    鮑照南北朝〕欲宦乏王事。結主遠恩私。為身不為名。散書徒滿帷。連冰上冬月。披雪拾園葵。聖靈燭區外。小臣良見遺。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游清涼寺

    乾隆清代〕何山不清涼,而此山獨占。五台亦有之,新舊原易勘。然胥同幻名,久近何須驗。山名既屬幻,寺名益觴濫。而在
  • 南華具素飯烹茶詩

    朱翌宋代〕頗有客倉卒,初無具咄嗟。家貧難辦素,人眾不烹茶。此老來修供,茲辰並拜嘉。小船橫一笛,風引入荷花。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別李嶠得勝字

    駱賓王唐代〕芳尊徒自滿,別恨轉難勝。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寒更承夜永,涼景向秋澄。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趙秉文金代〕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 回蹕至蘇州策馬入城之作

    乾隆清代〕膏雨既已渥,快晴實愜情。進舟速水路,策馬入蘇城。如子欣父至,駢肩繞膝迎。愛之無別法,不擾飭官清。
  • 書齋

    王禹偁宋代〕年年賃宅住閒坊,也作幽齋著道裝。守靜便為生白室,著書兼是草玄堂。屏山獨臥千峰雪,御札時開一炷香。莫笑
  • 題韓乾馬

    岑津宋代〕左輔周垣隱白沙,龍媒絕種進天家。驕嘶玉勒憐豐草,渴飲冰泉帶落花。西狩還經千里棧,東巡會駕五雲車。權奇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
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原文_入嘉州問丁東院無知者過高望山趾廢寺鄭生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