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上奇逢半日陪,胸中茅塞一時開。
論思有道宜東閣,擊搏無能負外台。
急雨鳴蘆南雁下,去帆添腹北風來。
我聞聖主兼賢相,肯放宣溪老此才。
詩詞問答
問:《奉答世賞內翰見寄韻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半日
(1) 一天之半
(2)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頗久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茅塞
《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謂為茅草所堵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十》:“睨溫泉之峽,當在其南,中亦有峽南下,第茅塞無徑,遂隨道西北上。”後人用《孟子》語意以比喻思路閉塞,或愚昧無知;且多作為自謙之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 仲信 寓 越 之 蕭寺 ……時一相過,未嘗不劇談終日,有補於茅塞為多。”《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玄德 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 備 如撥雲霧而覩青天。’” 清 李漁 《蜃中樓·述異》:“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覺頓開。”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過短短十多分鐘的談話,可是好像使 道靜 頓開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論思
議論、思考。特指皇帝與學士、臣子討論學問。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唐 李百藥 《安德山池宴集》詩:“朝宰論思暇,高宴臨方塘。”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 金華 講殿共論思, 聖祖 文宗 舊典貽。” 梁啓超 《軍機大臣署名與立憲國之國務大臣副署》:“君上日與廷臣前席論思。”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東閣
(1).東廂的居室或樓房。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牀。”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2).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隱 《九日》詩:“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一本作“ 閤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今日個東閣玳瑁筵,煞強如西廂和月等。” 清 龔自珍 《乙酉臘見紅梅一枝思親而作時客崑山》詩:“南天初返棹,東閣正留賓。”按,此義本作“東閤”,後世閤、閣形近音同混用。參見“ 東閤 ”。
(3). 明 清 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參閱《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4).閣名。指 東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慶縣 東。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 東閣 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 仇兆鰲 註:“ 東閣 ,指 東亭 。”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東閤: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王先謙 補註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後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後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擊搏
(1).攻擊;彈劾。 唐 元稹 《論教本書》:“目不得閲淫艷妖誘之色,耳不得聞優笑凌亂之聲,口不得習操斷擊搏之書,居不得近容順陰邪之黨。” 唐 司空圖 《題<東漢傳>後》:“苟厲鋒氣,果於擊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將濟時重困,故 元禮 之徒,終致鉤黨之禍。” 宋 司馬光 《優老札子》:“近歲以來,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擊搏大臣為名,從而攻之,此豈為臣盡忠至公之道哉。”《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元年》:“ 確 ( 蔡確 )以擊搏進, 吳充 素惡其為人。”
(2).謂以嚴刑峻法治理。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若憯斷擊搏之,則將轉移於溝壑。” 明 唐順之 《戶部郎中林君墓志銘》:“其始令 麗水 也,或以 麗水 巖邑,非擊搏不可集事。”
(3).鬥爭,奮鬥。 宋 蘇軾 《霍光論》:“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
(4).出擊。《宣和畫譜·郭乹祐》:“如畫鷹隼,使人見之,則有擊搏之意,然後為工。”
(5).指相打,相鬥。 明 張居正 《雜著》:“雷亦非陰陽擊搏之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説罷便兩相擊搏,滾入水中。”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少頃,掣劍亂舞,作擊搏狀。”
無能
毫無能力
腐敗無能
外台
(1).官名。 後漢 刺史,為州郡的長官,置別駕、治中,諸曹掾屬,號為外台。《後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 謝夷吾 ﹞爰牧 荊州 ,威行邦國……尋功簡能,為外臺之表。”
(2).官名。蘭台。《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 農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蘭臺為外臺,秘書為內閣,臺、閣一也。”
(3).官名。 漢 因 秦 制,置謁者為外台。參見“ 三臺 ”。
北風
(1) 從北方吹來的風。亦指寒冷的風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強北風或德克薩斯以及墨西哥灣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樣的風
(3)
(4) 一種強北風,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風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賢相
賢明的宰相。《荀子·富國》:“使百姓無凍餧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叢語·文學》:“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我們的學者也曾說過:要征服 中國 ,必須征服 中國 民族的心。其實, 中國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給我們的聖君賢相武將幫閒之輩征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