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洞原文
野渚鳥聲夕,回光宿雨霽。
風驅草色來,石屋洞雲閉。
木攪玉箏聲,谷響山風厲。
樹杪黃鶴棲,竹回蒼琅蔽。
圓月前在圃,嵐光忽搖曳。
歸往石橋東,花明上客袂。
詩詞問答
問:游大洞的作者是誰?答:朱麟
問:游大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麟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麟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霽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野渚
野外池塘。 清 厲鶚 《同吳西林城東看花遇大風戲為長歌》:“已看野渚動平碧,更覺連林搖亂紅。”
回光
(1).迴旋晃動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詠燭詩》:“花中燭,焰焰動簾風;不見來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時,由於反射作用,天空發生短時光亮的現象。 許地山 《黃昏後》:“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滅了,他才立起來,一手挾著樂器,一手牽著女兒,從園裡慢慢地走出來。”泛指物體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亂投書籍報章的散影,及小鏡的回光。”
(3).迷信指離軀遠遊之神魂返歸軀殼。《英烈傳》第四回:“長老也出了天門,與伽藍拱手而別,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宿雨
(1).夜雨;經夜的雨水。 隋 江總 《詒孔中丞奐》詩:“初晴原野開,宿雨潤條枚。” 明 吳本泰 《西湖竹枝詞》:“宿雨半收晴不穩,惱人最是鵓鳩啼。” 劉半農 《回聲》詩:“微風吹動了樹上的宿雨,冷冰凍的向他頭上滴著。”
(2).久雨;多日連續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我同 述農 走到江邊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輪明月東方升起,照得那浩蕩江波,猶如金蛇萬道一般。” 胡懷深 《暮春野行》詩:“宿雨昨宵霽,萬木浄如洗。”
石屋
石頭砌成的房子。多為僧人或隱士所居。 前蜀 貫休 《懷白閣道侶》詩:“寒思 白閣 層,石屋兩三僧。” 宋 梅堯臣 《送潘士方之建昌》詩:“來尋鳥爪人,神光生石屋。” 元 任士林 《不礙雲山堂賦》:“石屋無扉,陰雲覆足。”
玉箏
古箏的美稱。 唐 常建 《高樓夜彈箏》詩:“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明 謝讜 《四喜記·佳期重會》:“調脂弄粉誰還又,玉箏檀板都收。” 魯迅 《贈人》詩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
谷響
谷中迴響聲。 唐 許渾 《游維山新興寺》詩:“谷響寒耕雪,山明夜燒雲。” 前蜀 貫休 《壽春進祝聖》詩之七:“聲教無為日,山呼萬歲聲。隆隆如谷響,合合似雷鳴。”
山風
起于山野之間的風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黃鶴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一種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唐· 崔顥《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蒼琅
青色。 明 袁宏道 《酒正喧蕭君席上作》詩:“東坊西市榜明文,不嚴軍律嚴司閽。木門蒼琅根,日未昏,斷行人。” 康有為 《<味梨集>序》:“山海蒼琅,波濤相撞。”
圓月
(1).圓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詩:“紈扇如圓月,出自機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詩:“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 魯迅 《吶喊·故鄉》:“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2).中秋節親人團聚,飲宴賞月,謂之“圓月”。《紅樓夢》第七六回:“ 賈母 看時, 寶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內,知他家去圓月。”
(3).指團茶。 宋 秦觀 《茶臼》詩:“呼奴碎圓月,搔首聞錚鏦。”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搖曳
(1) 晃蕩;飄蕩
搖曳的燭光
住宅角落處的竹枝在晚風輕微吹拂下緩緩搖曳
(2) 逍遙
歸往
歸附,嚮往。《穀梁傳·莊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後漢書·銚期傳》:“今 更始 失政,大統危殆,海內無所歸往。”《隋書·經籍志一》:“萬物之所歸往,神明之所福饗。”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明上
猶聖上。對君王的尊稱。《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 吳則虞 集釋引 錢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國志·魏志·張邈傳》“還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布 遣 許汜 、 王楷 告急於 術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為自敗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 術 時僭號,故呼為明上。”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至尊》:“又人主之稱曰‘上’……又有稱君為‘明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