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隆平至柏鄉懷鐘文毓通府在真定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原文

行經百里不知勞,詩興逢秋轉覺豪。

好友難逢空對酒,重陽雖過尚題糕。

孤城道路通京國,賓館霜風透布袍。

二十四年重過此,君謨安得不刁騷。

詩詞問答

問:《自隆平至柏鄉懷鐘文毓通府在真定》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參考注釋

行經

(1) 行進途中經過

火車行經天津時,已經半夜了

(2) 情形;情景

怎見得滅趙行經?——《秦併六國平話》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詩興

做詩的興致

詩興大發

這種奇景,古時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詩興大發。——《海市》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題糕

見“ 題餻 ”。

孤城

(1).孤立無援的城。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獨守,六年不下。” 晉 潘岳 《馬汧督誄》:“ 敦 固守孤城,獨當羣寇,以少御眾,載離寒暑。”《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測;有時一道防線,一個孤城能支持半年六個月。”

(2).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 青海 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過廣陵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疋馬過孤城,欲弔先賢淚已傾。” 毛 * 《臨江仙》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於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京國

京城;國都。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公實嘉,表揚京國。” 唐 牟融 《贈韓翃》詩:“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荊。” 明 高明 《琵琶記·聽女迎親》:“若是到京國,相逢處,做箇好筵席。”

賓館

招待賓客的房屋

風透

(1).謂充分透現出來。《太平廣記》卷二○六引 南朝 梁 袁昂 《書評·蔡邕》:“ 蔡邕 書,骨氣風透,精爽入神。”

(2).風充分透入。 明 史叔考 《醉羅歌·題情三闋》曲:“月上月上梧桐樹,風透風透碧紗廚。”

布袍

(1).布制長袍。《後漢書·東夷傳·三韓》:“大率皆魁頭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沉約傳》:“恆服布袍芒屩,以麻繩為帶。” 唐 唐彥謙 《早行遇雪》詩:“荒村絶煙火,髯凍布袍濕。”

(2).猶布衣。指平民。 宋 劉過 《壽建康太尉》詩:“萬里寒風一布袍,持將詩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貫休山居十詠》:“ 長安 多少豪華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又稱“二十四氣”,因以“二十四”作為“ 氣 ”的歇後語。氣,生氣。《 * 詞話》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得不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

刁騷

(1).頭髮稀落貌。 宋 歐陽修 《齋宮尚有殘雪思作學士時攝事於此嘗有<聞鶯詩>寄原父因而有感》詩之三:“休把青銅照雙鬢, 君謨 今已白刁騷。” 金 元好問 《麋鹿圖》詩:“白髮刁騷一禿翁,塵埃無處避西風。” 元 無名氏 《鴛鴦被》楔子:“白髮刁騷兩鬢侵,老來灰盡少年心。”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沉去矜卷子》:“江山餘戰伐,髮鬢剩刁騷。”

(2).形容説話斷斷續續。 明 陳所聞 《川拔棹·六十新春述懷》曲:“看俺這曲脊蝦腰,手顫頭搖,言語刁騷。”

詩詞推薦

自隆平至柏鄉懷鐘文毓通府在真定原文_自隆平至柏鄉懷鐘文毓通府在真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