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令德答天啟原文
小栟妙語言,下筆初無難。
曹郎更精深,一字不苟安。
我師陶靖節,亦未游其藩。
但覺萬仞淵,中有蛟龍蟠。
人言失故步,乃在學邯鄲。
平淡恐未臻,先作郊島寒。
古來文墨士,十九姓字漫。
尚賴相可否,鹽梅助鹹酸。
詩詞問答
問:次韻令德答天啟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次韻令德答天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妙語
(1) 指意味深長或說得很俏皮的話
(2) 快速、簡練而漂亮、詼諧的說法
用一些妙語使他們的評論生動
(3) 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
妙語驚人
下筆
落筆
無難
沒有困難;不困難。《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三國志·魏志·蔣濟傳》:“以陛下聖明神武之略,舍其緩者,專心討賊,臣以為無難矣。”
沒有災禍。《左傳·昭公四年》:“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淮南子·氾論訓》:“知所以免於難,而不知所以無難,論事如此,豈不惑哉!” 宋 蘇軾 《洗兒》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曹郎
即部曹。部屬各司的官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自 崇禎 辛未,叨中進士,便值中原多故,內為曹郎,外作監司,敭歷十年,不曾一日安枕。”
精深
專而深
博大精深
一字不苟
一個字也不隨便。形容行文時字斟句酌,反覆錘鍊。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 李太白 一斗百篇,援筆立成; 杜子美 改罷長吟,一字不苟。”《明詩紀事乙籤·李攀龍》引《明詩選》 明 陳子龍 曰:“五律雜出盛 唐 諸家,精工雄渾。一字不苟,前人所難。”
我師
(1).對道人、法師的親切稱呼。《紅樓夢》第一回:“石頭笑曰:‘我師何太痴耶!’”
(2).鳥名。詳“ 我師禽 ”。
靖節
見“ 靖節徵士 ”。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人言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故步
(1).見“ 故行 ”。
(2).舊蹤;原路。 宋 王奕 《賀新郎》詞:“ 蚩 塚黃花吟笑罷,下 新州 、 醉白樓 頭賦。復 淮 楚 ,尋故步。” 宋 岳珂 《桯史·館娃浯溪》:“余忽心動,毛髮森竪,乃蹟故步,還至水滸。”
在學
就學;在校學習
在學十年有成
邯鄲
河北省地級市。位於河北省南部京廣鐵路線上,人口94萬。邯鄲是河北南部鋼鐵、紡織、電子基地。戰國時趙王城遺址在市區西南
平淡
(1) 人的品性渾厚淡泊
性貴平淡
(2) 平常;沒有曲折
平淡無奇
(3) 特指詩文、書畫風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題愈是富於詩意,表現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簡略
郊島
唐 詩人 孟郊 、 賈島 的並稱。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李 杜 數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視 郊 島 輩,直蟲吟草間耳。” 清 方文 《書吳晦之詩後歸其兄子公綽》詩:“孤情冷韻似 郊島 ,老死巖穴無人知。” 卷盦 《<蔽廬叢志>序》:“升 公幹 之堂,不免舉莛扣鐘;擬 郊 島 之詩,或至寒瘦成槁。”
來文
送來或寄來的公文。《水滸傳》第一一三回:“ 郭世廣 使人賫至三大王府里,辯看了來文,又差人來監視,卻才教放入城門。”
墨士
文人的別稱。 宋 葉適 《宜興縣修學記》:“ 罨畫 之溪,猶浴 沂 也; 善拳 之竇,亦 舞雩 也;非騷人墨士專而有也。”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之六:“辨士之虛鋒,墨士之旁瀋。” 吳晗 《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 南京 的 秦淮河 畔,盛極一時,豪商富賈,文人墨士,衣香鬢影,一擲千金,畫舫笙歌,窮奢極欲。”
十九
十分之九。謂絕大多數。《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韓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萬五千,其不樂為兵,願歸為農者十九,悉縱之。” 曹靖華 《飛花集·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如此‘土氣’的穿著,加之滿口土腔,甚至問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姓字
姓氏和名字,猶姓名。《墨子·經說上》:“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銘誌教,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千軍隊里奪頭功。”《水滸傳》第六回:“不因這番比試,有分教,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千軍隊里奪頭功。”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與 裨諶 乘以適野,使謀可否。”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上》:“是不審事之可否,不計功之成敗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無論是非可否,悉宜聽之。” 陶鈍 《第三件棉襖》七:“妹妹雖然沒對 王成義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離婚。”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鹹酸
鹹與酸的味道。常比喻世味不一。 明 袁宏道 《<初春>和陸放翁韻》:“懶向時人爭巧拙,久游畏路耐鹹酸。” 清 黃景仁 《浪淘沙·徐芸圃》詞:“世味各鹹酸,工到愁難。”《花月痕》第七回:“這 富川居士 ,也算嗜好與俗殊鹹酸,不肯人云亦云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要須花笑春風裡,次第迎公入醉鄉強至《依韻和栽花二闋》
- 又如禮樂器,肅然在宗廟吳芾《和樓大防韻》
- 高堂阿婆雪皤皤,妻炊扊扅顰翠蛾邵定《行不上也哥哥》
- 定是風光牽宿醉,來晨復得幸昆明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 * 應制》
- 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 龍眠獨識殷勤處,畫出陽關意外聲
- 神道不復傳
-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 不愁無遠信,佳句日應添徐璣《送劉明遠客和州》
- 積雪凝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