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朔已逾旬,六花未布銀。
明知時尚遠,漸覺望生真。
山右佳音報,冬霙獲以新。
雖惟二三寸,亦利麥麰均。
因彼固為慰,念茲益切寅。
雲容時聚散,瞪目每馳神。
詩詞問答
問:《山西巡撫長麟奏報得雪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六
2. 長麟奏山西省太原平陽潞安汾州寧武澤州蒲州遼州沁州忻州解州絳州十二二府州屬先後具報於十月十二十三等日各得雪一三寸不等其距省較遠之各州縣是否同日均沾俟報到再行續奏等語
參考注釋
逾旬
謂時間超過十天。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餚糧入體,益不逾旬,以明宜生之驗。” 明 鄭曉 《今言》卷三:“行者逾旬,而操倍蓰之贏;居者倚門,而獲牙儈之利。” 清 俞蛟 《夢廠雜著·吳小將軍傳》:“會余有 保陽 之役,返逾旬而客去。”
六花
(1).雪花。雪花結晶六瓣,故名。 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 宋 樓鑰 《謝林景思和韻》:“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牀醉不知。”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我則見舞飄飄的六花飛,更那堪這昏慘慘的兀那彤雲靄。”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六花斜撲疎簾,地衣紅錦輕霑。”
(2).陣名。 宋 高似孫 《子略·風后握奇經·兵體》:“諸儒多稱 諸葛武侯 八陣, 唐 李衞公 六花,皆出乎此。”參見“ 六花陣 ”。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問
時尚
當時的風尚;一時的習尚
仿照當時宮廷婦女服裝的樣式和時尚
山右
山的西側。特指 山西省 。因居 太行山 之右,故稱。 清 陸隴其 《答山西范彪西進士書》:“夙聞 山右 辛復元 先生之名,而未見其書。承乏 恆陽 ,幸與 山右 接壤,則又聞先生今之 辛復元 也。”《花月痕》第四回:“ 山右 尤畿疆禁止,西北膏腴。”
佳音
好的訊息
佇盼佳音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麥麰
麥子。 宋 蘇軾 《次韻陳履常張公龍潭》:“蕭條麥麰枯,浩蕩日月寬。”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瞪目
(1).睜大眼睛。 唐 李頎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回頭瞪目時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八瓊室金石補正·唐豫功參軍王有銘記》:“傾耳瞪目,遺儀莫覩。”
(2).睜眼愣視。 唐 劉言史 《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四座無言皆瞪目,橫笛琵琶徧頭促。” 葉聖陶 《窮愁》:“忽復停針,瞪目向壁,眉額間立呈蹙痕,則傷生涯慘澹,未審何日始令老母棄此敝衣,易御新製也。”
馳神
(1).馳思,遐想。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俛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九辯》本古辭, 玉 取其名,創為新制,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悽怨之情,實為獨絶。”
(2).神往,嚮往。 宋 蘇軾 《與南華明老》之二:“南望山門,馳神杳靄。” 明 李贄 《焚書·答周友山》:“獨余不知何説,專以良友為生,故有之則樂,舍之則憂,甚者馳神於數千里之外。” 明 徐渭 《書石樑雁宕圖後》:“ 台 宕 之間,自有知以來,便馳神於彼,苦不得往,得見於圖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