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土風雜詠十二首·其九·灰簡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約東從來祗語言,右行文字肇興元。

既成旋拭新書便,刳木塗油古質存。

漬竹揮非蒼頡字,編韋絕豈仲尼門。

分明汗簡遺風在,儒士徒觀不解論。

詩詞問答

問:《蒙古土風雜詠十二首·其九·灰簡》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一

2. 木削兩簡編韋聯之稍刳其中塗油而布以灰作字畢則拭去而更布之有古漆簡之風

參考注釋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語言

用以表達情意的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關係,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徵

行文

(1) 組織文字,表達意思

(2) 給某處發公文

肇興

初起;始興。 漢 牟融 《理惑論》:“太素未起,太始未生,乾坤肇興,其微不可握,其纖不可入。” 晉 傅鹹 《感涼賦》:“踐朱明之中月,暑鬱隆以肇興;赫融融以彌熾,乃沸海而焦陵。” 明 宋濂 《西天僧撒哈咱失理授善世禪師誥》:“大雄氏之道以慈悲願力導人為善,所以其教肇興於西方,東流於 震旦 。”《清史稿·禮志二》:“ 太祖 肇興帝業, 太宗 繼述皇猷,功德並隆,鹹宜崇祀。” 傖父 《行政機關之改革》:“ 民國 肇興,百端更始,行政機關之大部分,業已改組一新。”

既成

已經完成;已經成為。《詩·小雅·六月》:“維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 * 《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有些則造成既成事實再告訴它。” 郭沫若 《革命詩人屈原》:“到了這個時候,或早或遲必然的要起來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脫去了桎梏的言語急起直追。”

新書

(1) 嶄新的書

(2) 將要出版或剛出版的書(多指初版的)

刳木

剖鑿木頭(用以做舟)。《易·繫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 孔穎達 疏:“舟必用大木刳鑿其中,故云刳木也。” 唐 皎然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諸侯落舟自茲始。”

古質

古雅質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寺塔記下》:“佛殿內西座,番神甚古質。”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上》:“ 漢 僊詩……古質意象,毫不復存,皆後人偽作也。”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魯頌》誇張,《商頌》古質。”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然其文平實簡率,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質,復無 唐 人傳奇之 * 。”

編韋

編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余考釋氏之言,未為佳證,《穆天子》、《竹書》及《山海經》,皆埋緼歲久,編韋稀絶,書策落次,難以緝綴。”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魯國 人。《莊子·人間世》:“ 顏回 見 仲尼 ,請行。”《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魯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 丘 雲,字 仲尼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 仲尼 敘帝王之書。” 明 顧絳 《述古》詩:“ 仲尼 貴多聞, 漢 人猶近古。”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掉了一頂帽子,又有何妨呢,卻看得這么嚴重,實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當了。”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汗簡

(1).以火炙竹簡,供書寫所用。 漢 劉向 《別錄》:“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 子云 猶汗簡, 溫舒 正削蒲。”

(2).竹簡。古代用來書寫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 元 袁桷 《偶述末章答繼學》詩:“韋編舊學陰陽祕,汗簡功深歲月修。” 清 鈕琇 《觚賸·蔣山傭》:“身當史局,因事納規,造膝之謀,沃心之告,有急於編摩,固不待汗簡奏功,然後為千秋金鑑之獻也。”

(3).借指史冊、典籍。《晉書·王湛傳論》:“雖崇勛懋績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舊五代史·晉書·趙在禮華溫琪等傳論》:“自 溫琪 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 明 宋濂 《元故廬陵周府君墓碣銘》:“ 秦 火之烈,六經中絶,我心衋傷兮;汗簡散落,後先參錯,乃理之常兮。” 嚴復 《和荊公<適意>》:“鐙火年年作近鄰,韋編汗簡苦陳陳。”

遺風

餘風,餘音。指過去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特點或某個時代留傳下來的風氣

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史記·吳太伯世家》

揚鄭衛之浩樂,結激 楚之遺風。——《淮南子·原道訓》

士徒

士卒;軍隊。《周禮·地官·載師》“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徵” 漢 鄭玄 註:“民雖有間無職事者,猶出夫稅、家稅也。夫稅者,百畝之稅;家稅者,出士徒車輦給繇役。”《漢書·食貨志上》:“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 顏師古 註:“徒,眾也。” 宋 曾鞏 《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禦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詩詞推薦

蒙古土風雜詠十二首·其九·灰簡原文_蒙古土風雜詠十二首·其九·灰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