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毛公祠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毛公祠原文

野店籠喬樹,毛公故里雲。

其傍行館築,恰稱駐車欣。

設匪光斯價,於何尊所聞。

新安別立傳,得失半相分。

詩詞問答

問:題毛公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毛公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毛公祠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野店

(1).指鄉村旅舍。 唐 牟融 《送羅約》詩:“月明野店聞雞早,花暗關城匹馬遲。” 元 薩都剌 《宿大橫驛》詩:“村舂千澗落,野店四山齊。” 清 魏源 《三龍洞》詩之一:“野店不成眠,中宵夢神 禹 。”

(2).指鄉村飯店、茶館。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詩:“已辭野店中山酒,望斷煙江 北固峯 。” 許地山 《危巢墜簡·東野先生》:“星期日,他每同孩子們出城去,在野店裡吃。”

喬樹

高大的樹。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猶恐拯溺遲於援手,救經緩於扶足,待 越 人之舟檝,求 魯 匠之雲梯,則必懸於喬樹之枝,沒於深泉之底。” 唐 楊炯 《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毛公

(1). 西周 文王 子,名 叔鄭 。 成王 時為三公之一的司空。 毛 ,為其所封之采邑名。《書·顧命》:“ 成王 將崩……乃同召 太保奭 、 芮伯 、 彤伯 、 畢公 、 衛侯 、 毛公 。” 孫星衍 疏:“ 畢 、 毛 、 衛 ,皆 文王 子也。” 曾運乾 正讀:“ 太保 、 畢公 、 毛公 ,以三公兼領卿職也。”

(2). 戰國 時 趙處士 ,“藏於博徒”, 秦 兵攻 魏 時,曾與 薛公 共勸寄居在 趙 的 魏公子 信陵君 回國救援,擊敗 秦 兵。 三國 魏 應璩 《與滿公琰書》:“雖昔 侯生 納顧於 夷門 , 毛公 受眷於逆旅,無以過也。”

(3).借指豪放不羈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贈婁東周逸園兼懷毛亦史》詞:“博徒中,歸及見 毛公 ,言相憶。”參見“ 毛薛 ”。

(4).指 漢 初傳授《詩》的學者 大毛公 、 小毛公 。 三國 吳 陸璣 以為即 漢 毛亨 與 毛萇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 毛公 述《傳》,獨標興體。” 清 錢大昕 《答問三》:“ 毛公 釋《詩》,自《爾雅》詁訓而外,多用雙聲取義。”參見“ 毛傳 ”。

(5).指 漢 人 毛義 。 唐 孟浩然 《書懷貽京邑同好》詩:“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執鞭慕夫子,捧檄懷 毛公 。”參見“ 毛子檄 ”。

(6).指 漢 人 劉根 。傳說 劉根 成仙,身生綠毛,故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古蹟二》:“ 毛公壇 …… 漢 劉根 得道處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見之,故名 毛公 。”

故里

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早思歸故里,華發等閒生。——唐· 李中《送人南遊》

行館

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 張順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 明 袁宏道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 廣寧 行館。”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 百花洲 陳列館為總理行館。”

駐車

停車。 北齊 劉逖 《秋朝望野》詩:“駐車憑險岸,飛蓋歷平湖。”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詩》之八:“破柱行持斧,埋輪立駐車。” 元 耶律楚材 《旦日示從同仍簡忘憂》詩:“昔我馳星軺,駐車 歸化城 。”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商君書·更法》:“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漢書·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 ,無論 魏 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2) 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題》

相分

謂使互相增進契分,情誼。《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別傳》:“ 兗 豫 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清 黃生 《義府》卷下:“《季漢書·邴原傳》:‘當以書相分。’言以書薦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語。法相宗所說的學說。與“見分”相對。謂認識和感知的對象。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每支各攝證自證分、自證分、相分、見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緣色及空,以為相分。”

詩詞推薦

題毛公祠原文_題毛公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