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蘇軾書金剛經卷原文
礦窟炎洲善比形,無聊聊複寫金經。
三乘總出胸前卐,四句全提舌本青。
宿世由來原佛子,齊諧奚事說奎星。
燒豬佛印相勤請,一笑遺之換醁𨤍。
詩詞問答
問:題蘇軾書金剛經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蘇軾書金剛經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蘇軾書金剛經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九
2. 軾自識有人鑿山取銀礦至深處聞有人誦經聲發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礦者以窟壞不能出平生誦金剛經自隨每有饑渴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餅餌遺之殆此經變現云云
參考注釋
炎洲
(1).神話中的南海炎熱島嶼。《海內十洲記·炎洲》:“ 炎洲 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迺造南中,渡 炎洲 ,逕玉澗,越金流。” 唐 柳宗元 《天對》:“爰有 炎洲 ,司寒不得以試。”
(2).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唐 李白 《野田黃雀行》:“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 吳 宮燕。” 王琦 註:“炎洲謂海南之地。” 明 唐寅 《陪楊禮部都隱君虎丘泛舟》詩:“朱明麗景屬炎洲,蘭橈桂檝遂娛游。” 嚴復 《救亡決論》:“炎洲羣島,乃古大洲沉沒之山尖。”
無聊
(1) 因精神空虛而煩悶
他一閒下來,就感到十分無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沒有意義而使人生厭
(3) 生活窮困,無所依賴
窮餓無聊。——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臥病無聊。——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複寫
把複寫紙夾在兩張或幾張紙之間書寫,一次可以寫出若干份。
金經
指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閱金經。——唐· 劉禹錫《陋室銘》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出胸
胸骨向前突出。即今所謂雞胸。 漢 劉向 《列女傳·齊鍾離春》:“卬鼻結喉,肥項少髮,折腰出胸,皮膚若漆。”
四句
(1).指近體詩中的絕句。因一首四句,故稱。 唐 韓愈 《酬馬侍郎寄酒》詩:“一壺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無詩酒,其如月色何!” 宋 蘇軾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之六:“君知早落坐先開,莫著新詩四句催。”
(2).指佛經中的偈。因四句合為一偈,故稱。 唐 胡伯崇 《贈釋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聽者盡歸依。”
舌本
舌根;舌頭。《晉書·殷仲堪傳》:“每雲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宋 陸游 《貧甚賣常用酒杯作詩自戲》:“生時不肯澆舌本,死後空持酬墳土。” 清 趙翼 《啖荔戲書》詩:“端陽才過初嘗新,酸澀猶教舌本縮。” 沉鈞儒 《寥寥集·趺坐詩》:“潑案茶香翻舌本,繞檐嵐翠壓眉端。”
宿世
前世;前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爾宿世已生 周 家,君之餘嗣也。今生又在 周 家,雖出庸俗,先功未弭,故得受學仙宮。”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六:“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今日一會,宿世良緣。吾子前途保重,貧道辭別去也。” 清 周亮工 《與高康生書》:“自念宿世積何辜愆,獨種得危城因緣甚深,舉足便得,無煩企及。”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佛子
(1).菩薩的通稱。《十住毗婆沙論·入初地品》:“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為佛子。”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石長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見人甚眾,羣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見 長和 獨行平道,俱嘆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此山非比別山阿,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許遊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門弟子。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 靈山 名誰自?波濤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憑危空。”《西遊記》第四四回:“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往往戒律蕩然。”
(3).佛教泛指一切眾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稱。《法華文句》卷九下:“一切眾生,皆有三種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死佛子!’”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動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千為曹,無非佛子者。”
(4).稱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人稱佛子。見 唐 張鷟 《耳目記》。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以所掌發運司錢賑濟饑民,州人稱之為“洪佛子”。見 宋 趙善璙 《自警篇·救荒》。
齊諧
人名。一說古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 司馬彪 )及 崔 ( 崔譔 )雲人姓名, 簡文 ( 梁簡文帝 )雲書。” 成玄英 疏:“姓 齊 名 諧 ,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 齊國 有此俳諧之書也。”後志怪之書以及敷演此類故事的戲劇,多以“齊諧”為名。如《隋書·經籍志》有 東陽 無疑先生 《齊諧記》, 南朝 梁 吳均 有《續齊諧記》。 清 袁枚 《子不語》亦名《新齊諧》。亦指談笑說怪。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勾雜劇》:“絃匏迭奏,乾羽畢陳。洽聞 舜 樂之和,稍進齊諧之技。金絲徐韻,雜劇來歟。”《太平廣記》卷二五○引《御史台記》:“ 張元一 以齊諧見稱。” 清 李調元 《憶中翰程魚門晉芳》詩:“有時雜齊諧,令人一笑莞。”
燒豬
燒烤豬肉。亦指烤熟的豬肉。 宋 蘇軾 《戲答佛印》詩:“ 遠公 沽酒飲 陶潛 , 佛印 燒豬待 子瞻 。”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 東坡 喜食燒豬, 佛印 住 金山 時,每燒豬以待其來。” 金 元好問 《病中》詩:“止酒嗟何及,燒豬本不圖。”
佛印
(1).佛教禪宗認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變,猶如印契,故名之為“佛心印”,省稱為“佛印”。 唐 高適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詩:“心持佛印久,摽割魔軍退。”
(2). 宋 僧,名 了元 。字 覺老 ,與 蘇軾 、 黃庭堅 相友善,能詩。 哲宗 元符 元年圓寂。《醒世恆言·佛印師四調琴娘》:“ 佛印 時時把佛理曉悟 東坡 , 東坡 漸漸信心。” 清 孫枝蔚 《登妙高堂》詩:“ 佛印 蘇公 在何處,高臺未入 雍門 彈。”參閱《續傳燈錄》卷五、《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熊孺登《寒食野望》
- 不悟春申亦如許,敢憑宮掖妻邪謀葛立方《詠春申君二首》
- 說以雕俎樂,甘言果非誠
- 置醴筵空情豈盡,投湘文就思如凝徐鉉《和方泰州見寄》
- 照見不須疑江總《奉和東宮經故妃舊殿詩》
- 略倩淵明記遺事,武陵今不在天涯朱槔《鄭德予同游桃花山次韻》
- 流離竄斥者,其數非一二晁說之《憶江南贈通叟年兄》
- 三世諸佛不知有,忉忉怛怛揚家醜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不終高尚事,有愧少微星种放《寄二華隱者》
- 獅鶴諸仙知我意,故將青靄淡遮羅陳淳《過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