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卓識愛吟杜牧詩,不是安劉嗤四皓。
天與人歸適逢時,庚庚大橫符吉兆。
西鄉南鄉讓再三,是謂有禮仁為寶。
收孥相坐在首除,詔定振窮及養老。
卑辭爰賜趙佗書,亦得稱臣罷兵討。
止輦常受從官言,勸農蠲賦頻可考。
其間善政不勝書,繼世之君誠最好。
史臣總論吾所疑,輯覽已評弗重道。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十九·漢文帝》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2. 去聲
參考注釋
卓識
高超的見識
杜牧
字牧之,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現陝西西安)人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安劉
指 漢 初 商山 四皓輔助太子,安定 劉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題四皓廟》詩:“臥逃 秦 亂起安 劉 ,舒捲如雲得自由。” 唐 杜牧 《題商山四皓廟》詩:“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 劉 是滅 劉 。” 清 袁綬 《詠史》:“四皓安 劉 非助 呂 , 戚姬 空自淚縱橫。”詳“ 四皓 ”。
四皓
(1).指 秦 末隱居 商山 的 東園公 、 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綺里季 、 夏黃公 。四人鬚眉皆白,故稱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應。後 高祖 欲廢太子, 呂后 用 張良 計,迎四皓,使輔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漢 揚雄 《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榮於 南山 。” 唐 杜牧 《題青雲館》詩:“四皓有芝輕 漢祖 , 張儀 無地與 懷王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四皓考》:“《陳留志》云:‘ 東園公 姓 唐 ,名 秉 ,字 宣明 , 襄邑 人,常居園中,因以為號; 夏黃公 姓 崔 ,名 廓 ,字 少通 , 齊 人,隱居 夏里 修道,故號 夏黃公 ; 甪里先生 , 河內 軹 人, 泰伯 之後,姓 周 名 術 ,字 元道 ,號曰 霸上先生 。’卻欠 綺里季 。 皇甫謐 《高士傳》載:‘ 綺里季 姓 朱 ,名 暉 ,字 文季 。’四人詳矣……予以《索隱》既引《陳留志》欠 園公 之名,失寫也; 廓 與 廣 同,姓 黃 ,非 崔 ,文義順也; 甪里 既稱 泰伯 之後,必 蘇 人,或寓居於 軹 也。”按,《史記·留侯世家》 司馬貞 索隱引《陳留志》作“ 園公 姓 庾 ”。參見“ 商山四皓 ”。
(2).指 南朝 齊 徐伯珍 兄弟四人。《南史·隱逸傳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貧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
(3).泛指隱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張煌言 《懷王媿兩少司馬》詩:“我昔曾上 嘉禾島 ,島上衣冠多四皓。”
天與人歸
語出《孟子·萬章上》:“‘然則 舜 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穀梁傳·莊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後以“天與人歸”謂天命所屬,人心所向。《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若執狐疑之心,遷延日久,大為失計。且恐機謀一洩,反為他人所算。不若乘此天與人歸之時,出其不意,早立基業,實為上策。”《明史·陳循傳》:“天位,陛下所固有。當天與人歸之時,羣臣備法駕大樂,恭詣南內,奏請臨朝。” 太平天囯 夏鍾英 《建天京於金陵論》:“由 三楚 以至 江 南,滅妖救民,天與人歸之地,實為仁義之師。”
逢時
謂遇上好時運。 唐 權德輿 《奉和張僕射朝天行》:“逢時自是山出雲,獻可還同石投水。”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之三:“書生多落魄,羨子最逢時。”
庚庚
(1).紋理橫布貌。《史記·孝文本紀》:“卜之龜,卦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 夏啟 以光。’”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庚庚,橫貌也。” 宋 辛棄疾 《鷓鴣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詞:“玉音落落雖難合,橫理庚庚定自奇。”一說,庚庚猶變更。見《史記·孝文本紀》“大橫庚庚” 司馬貞 索隱。
(2).形容有成果。《說文·庚部》:“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 段玉裁 註:“庚庚,成實貌。” 康有為 《六哀詩》詩之二:“煌煌十七日,新政煥庚庚。”
大橫
龜卜卦兆名。龜文呈橫形,故稱。《史記·孝文本紀》:“卜之龜,卦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 夏啟 以光。’”後因以指帝王登基之兆。 唐 李商隱 《送千年李將軍赴闕五十韻》:“如無一戰霸,安有大橫庚?”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六:“﹝ 端邸 ﹞令人持生年密問之, 彥 乃屏人告以大橫之兆,且云:事應在兩月後。至期果驗。”
吉兆
吉祥的徵兆
西鄉
亦作“ 西嚮 ”。面向西方。《禮記·檀弓下》:“男子西鄉,婦人東鄉。”《史記·項羽本紀》:“ 張良 西嚮侍。”《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
亦作“ 西嚮 ”。複姓。 春秋 宋 有 西鄉曹 。見《尸子》。
南鄉
南方。《詩·商頌·殷武》:“維女 荊楚 ,居國南鄉。” 毛 傳:“鄉,所也。” 鄭玄 箋:“維女 楚國 ,近在 荊州 之域,居 中國 之南方。” 三國 魏 曹植 《神龜賦》:“蒼龍虬於東嶽, * 嘯於西岡。玄武集於寒門,朱雀棲於南鄉。”
南向,面朝南。常指居帝王之尊位。《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 堯 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 舜 之為臣也。”《史記·留侯世家》:“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 楚 必斂衽而朝。”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強調
收孥
亦作“ 收帑 ”。古時,一人犯法,妻子連坐,沒為官奴婢,謂之收孥。《史記·商君列傳》:“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司馬貞 索隱:“以言懈怠不事事之人而貧者,則糾舉而收録其妻子,沒為官奴婢。” 漢 桓寬 《鹽鐵論·周秦》:“ 紂 為炮烙之刑,而 秦 有收帑之法。”《後漢書·楊終傳》:“ 太宗 至仁,除去收孥。”
相坐
一人犯法,株連他人同時治罪
當相坐。——《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謂相坐
振窮
救助困窮的人。《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養老
(1) 奉養老人
養老送終
(2) 上年紀後閒居休息
卑辭
謙恭之辭語
口出卑辭,心懷鬼胎
稱臣
自稱臣子,接受對方統治,泛指向對方屈服
俯首稱臣
罷兵
停戰。《莊子·盜跖》:“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絳侯 等既誅諸 呂 , 齊王 罷兵歸, 嬰 亦罷兵自 滎陽 歸。” 唐 馬戴 《征婦嘆》詩:“但見請防胡,不聞言罷兵。”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俄而省河兩岸,義勇呼聲震天。酋大懼,乃以罷兵修好,請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會議第三次會議錄》:“民軍 清 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內,一律罷兵,不可再生衝突。”
從官
(1).屬官。《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 李良 。 李良 素貴,起,慙其從官。”《清史稿·禮志十》:“以次頒賜貢使暨從官從人,鹹跪受。”
(2).指君王的隨從、近臣。《史記·孝武本紀》:“三月,﹝ 武帝 ﹞遂東幸 緱氏 ,禮登 中嶽 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漢書·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顏師古 註:“從官,親近天子常侍從者皆是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侍從官》:“自 觀文殿 大學士至待制,為侍從官,令文所載也。 紹興 三十一年, 完顏亮 死於 廣陵 ,車駕將幸 建康 ,從官列銜上奏,乞同班入對。”《明史·佞倖傳·陸炳》:“夜四更,行宮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
勸農
(1).鼓勵農耕。《史記·孝文本紀》:“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報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伊古以來,以農桑為本,內治之道,首在勸農。”
(2).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忙季節,巡行鄉間,勸課農桑,稱勸農。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郡守每歲勸農還,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鄉勸農去也,則怕那秀才上朝應舉去的忙,等不的我回來。”
(3).官名。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業生產的官吏。 晉 束晳 《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參見“ 勸農使 ”。
蠲賦
免除賦役。《元史·泰定帝紀一》:“曩屢詔中外百司,宣布德澤,蠲賦詳刑,賑恤貧民,思與黎元共享有生之樂。”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善政
(1).妥善的法則。《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後漢書·臧宮傳》:“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南史·垣護之傳》:“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致。”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要之,官得其人,則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唐順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這些,在當時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績。《新五代史·雜傳·史圭》:“﹝ 史圭 ﹞為 寧晉 、 樂壽 縣令,有善政,縣人立碑以頌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辭》:“﹝先生﹞學問富而德行脩,踐揚中外,其善政蓋章章雲。”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他們說,自從 馬老爺 入閣拜相,善政流傳,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紅樓夢》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見 周瑞 家等媳婦在傍邊稱揚 鳳姐 素日許多善政。”
不勝
受不住,承擔不了。勝:承受,經得起
刑人如恐不勝。——《史記·項羽本紀》
驢不勝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繼世
繼承先世。《孟子·萬章上》:“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 桀 紂 者也,故 益 、 伊尹 、 周公 不有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論》:“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 宋 曾鞏 《韓琦制》:“昔 三代 遭變,繼世之初,干戈警備,陳及門廷,書之史官,以為後法。”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九日》:“西洋立嗣之法,傳子而外,或立義子,或立戚黨,名為繼世,實早易姓。”
最好
(1)
(2) 勝過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極點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史臣
史官。 晉 潘岳 《馬汧督誄序》:“亦命史臣 班固 而為之誄。” 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筐篋。” 清 孫枝蔚 《人日示小子》詩:“既蒙天子奬,便入史臣注。”參見“ 史官 ”。
總論
(1) 各種學科的綜合或概要
(2)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