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氏庫再疊唐李白韻原文
梓慎登大庭,此事猶疑然。
宋衛陳鄭國,同日騰火煙。
數百里而遙,極望隔雲天。
左氏多浮誇,如音喜繁弦。
中和實遠矣,馬遷其支川。
詩詞問答
問:大庭氏庫再疊唐李白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大庭氏庫再疊唐李白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六
參考注釋
大庭
亦作“ 大廷 ”。1.外朝之廷。《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釋:“庭當作廷。大廷,外朝之廷,在庫門內雉門外。”《韓非子·解老》:“故議於大庭而後言則立,權議之士知之矣。”
(2).指朝廷。 宋 洪邁 《夷堅支志景·餘乾縣樓牌》:“是時 趙子直 家居縣市,赴省試,已而大廷唱名為第一。”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故令貪夫盈於朝列,饕餮貢於大庭,猶曰美政文明,斯則戾矣。”
猶疑
見“猶豫”
同日
(1).同一天。《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宋史·儒林傳八·王應麟》:“ 應麟 與弟 應鳳 同日生。”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四》:“此後,我又於同日寄《新女性》一本。”
(2).“同日而語”之略語。《南史·胡穎徐度等傳論》:“當 金陵 覆沒,抑惟天數,然 任忠 與亡之義,無乃致虧,與夫 蕭 魯 所行,固不同日。”參見“ 同日而語 ”。
火煙
亦作“ 火煙 ”。1.火焰和煙氣。《淮南子·說山訓》:“以束薪為鬼,以火煙為氣。”《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
(2).指炊煙。《南齊書·五行志》:“日入後,土霧勃勃如火煙。”《醒世姻緣傳》第九回:“我們跟去服事奶奶,難道又留個火煙在這裡?”
見“ 火煙 ”。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極望
遠望,盡目力所及
極望之不可見矣。——明· 顧炎武《復庵記》
雲天
天空高處;雲層上面
直上雲天
浮誇
虛浮的誇張
切忌浮誇
浮誇風
繁弦
亦作“ 繁弦 ”。 1.繁雜的弦樂聲。 漢 蔡邕 《琴賦》:“於是繁絃既挹,雅韻復揚。” 唐 王維 《魚山神女祠歌·送神曲》:“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駕兮儼欲旋。”
(2).比喻蟲鳴聲。 茅盾 《三人行》五:“現在是人聲漸寂,草蟲的繁弦從各處起來,迴蕩於清涼的夜氣中間。”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鹼
(2) 相對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質
酸鹼中和
支川
川流的分支。《莊子·天下》:“昔 禹 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 郭慶藩 集釋引 俞樾 曰:“名山當作名川,字之誤也。名川支川,猶言大水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