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獨馬圖

作者:梅致和 朝代:元代

題獨馬圖原文

西域之西生良馬,丹青何年入圖畫。

良工不必問誰何,只此毫鋒便瀟灑。

肉騣汗血形如龍,權奇骨與駑駘同。

迥然獨立生長風,自信不受金羈籠。

老驥猶能志千里,況此昂頭渴烏勢。

聖朝捐金市駿骨,宜向天閒驂六轡。

詩詞問答

問:題獨馬圖的作者是誰?答:梅致和
問:題獨馬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梅致和的名句有哪些?答:梅致和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四、御選元詩卷三十二

參考注釋

西域

漢代以後對今玉門關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的總稱

西域書,泛指有關佛教的著作

良馬

駿馬。《詩·鄘風·乾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圖畫

(1)

(2) 繪畫

(3) 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如油畫、素描或版畫)

(4) 比喻壯麗的江山

(5) 生動的描寫或形象的描繪

(6) 謀劃

良工

古代泛稱技藝高超的人。《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馬易御也,聖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上銅表》:“名罏化金,良工盡藝,方將盈金中藏。”《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梲》:“其樂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又無老師良工教習。”《三國演義》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無良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子不樂,惟求良工畫 翠 小像,日夜澆禱其下。”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誰何

稽察詰問,喝問的意思

信臣精卒陳利而誰何。——漢· 賈誼《過秦論》

只此

僅此;就此;唯有這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一領白衫又不中穿,夜擁孤衾三幅布,晝欹單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緣。”《水滸傳》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馮善驥 等《鄭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販無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銀子,上下打點,只此方能倖免無事。”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肉騣

亦作“ 肉鬉 ”。駿馬的一種特徵。馬頸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謂之“肉騣”。 唐 杜甫 《驄馬行》:“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騣碨礧連錢動。”《新唐書·五行志三》:“ 滑州 刺史 李邕 ,獻馬,肉鬉鱗臆,嘶不類馬,日行三百里。” 宋 蘇軾 《申王畫馬圖》詩:“肉鬉汗血盡龍種,紫袍玉帶真天人。”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七》:“ 東坡 云:‘……余在 岐下 見 秦州 進一馬,駿如牛,項垂胡側立顛倒,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馬也。’”

汗血

(1).汗與血。 唐 顧況 《從軍記》之二:“ * 蓬麻輕,走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舉人、進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著數十年汗血,斫著十幾萬頭顱,把那些革命軍掃蕩得乾乾淨淨。” 瞿秋白 《文藝雜著·荒漠裡》:“汗血雖然‘漂杵’,詩人卻立在杵上,正在乘長風破萬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勞與奮戰。《後漢書·崔駰傳》:“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李賢 註:“汗血謂勞力也。” 續範亭 《如是我聞》詩:“抗 日 何所恃,忠貞與汗血。鞏固根據地,首要在建設。”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有時這一刀的力量,確是比千軍萬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勞還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 ﹞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種也。”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驥調方汗血,蠅點忽成盧。”

(4).指汗血馬。 晉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緩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陳仁子不知文章賓主》:“汗血空良,而駑馬競逐。”參見“ 汗血馬 ”。

奇骨

(1).非凡的形體相貌。 漢 王充 《論衡·講瑞》:“以相奇言之,聖人有奇骨體,賢者亦有奇骨。” 唐 張謂 《同孫構免官後登薊樓》詩:“嘗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2).指非凡的骨骼。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詩之四:“自向冰天鍊奇骨,暫教佳句屬通眉。”

駑駘

(1).指劣馬。《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乗兮,策駑駘而取路。” 唐 李群玉 《驄馬》詩:“青芻與白水,空笑駑駘肥。” 清 陳維崧 《簇水·見古寺放生馬而嘆之》詞:“草頭一點,猛氣削駑駘凡馬。”

(2).喻低劣的才能。《晉書·荀崧傳》:“臣學不章句,才不弘通……思竭駑駘,庶增萬分。” 明 唐順之 《與王堯衢書》:“當今之士,隱居篤學、修名砥節如 湖州 唐子 、 平涼 趙子 輩者,凡若干人,僕之駑駘,十不及其二三。” 鄒韜奮 《<萍蹤寄語二集>弁言》:“我於愧怍之餘,一面想乘此機會把自己充實一些,以作繼續為社會勉竭駑駘的準備;一面仍時常不忘須就淺見所及,記些出來向垂念我的好友們報告報告。”

(3).喻才能低劣者。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一折:“割捨了我個老裙釵,博著你個潑駑駘。”

(4).平庸無能。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具慶》:“自媿駑駘,幸覩容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承大帥栽培,深恐駑駘,不足以副憲意。”

迥然

(1) 離得很遠

(2) 差得很遠

迥然不同

(3) 高遠的樣子

迥然聳立。——宋· 沈括《夢溪筆談》

獨立

(1) 單獨的站立

獨立寒秋。——毛 * 《沁園春·長沙》

(2) 不依靠他人

獨立生活

(3) 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不受別的國家或政權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獨立(不依靠他人)國獨立(自主)。——清· 梁啓超《飲冰室全集·文集》

(4) 軍隊在編制上不隸屬於上一級單位,直接隸屬於更高一級單位

獨立營(不隸屬於團而直接隸屬於師的營)

(5) 孤立無依

煢煢獨立

長風

(1).遠風。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註:“長風,遠風也。” 唐 杜甫 《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啟 《夢遊仙》詩:“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

(2).暴風;大風。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一引《兼明苑》:“風暴疾而起者謂之長風。”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十:“長風烈烈,難行折舵之舟。”

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來他體格結實,而且自信

金羈

亦作“ 金覊 ”。1.金飾的馬絡頭。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五代 牛嶠 《柳枝》詞:“金羈白馬臨風望,認得 羊 家 靜婉 腰。” 明 何景明 《七述》:“控以寶鉸,纏以金覊。”

(2).借指馬。 唐 李白 《秋日魯郡堯祠宴別》詩:“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 宋 梅堯臣 《次韻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過景靈街》:“自躍金覊來宿省,從他錦帳欲誇人。” 清 魏允枚 《蘇幙遮·同香岩曉發平原》詞:“緩控金羈,滿路霜華滑。”

老驥

年老的駿馬。多喻年老而壯志猶存之士。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老驥思千里,飢鷹待一呼。” 宋 歐陽修 《送張生》詩:“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逾新。” * 《自題近照絕句》:“百年贏得十之八,老驥仍將萬里行。”參見“ 老驥伏櫪 ”。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渴烏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註:“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捐金

(1).棄金。 漢 班固 《東都賦》:“賤奇麗而弗珍,捐金於山,沉珠於淵。”《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唐 崔湜 《至桃林塞作》詩:“懷璧常貽訓,捐金詎得鄰?”

(2).捐助錢財。《儒林外史》第九回回目:“ 婁公子 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 冒姓打船家。”

駿骨

(1).據《戰國策·燕策一》載, 郭隗 用買馬作喻,說古代有用五百金買千里馬的馬頭骨,因而在一年內就得到三匹千里馬的,勸 燕昭王 厚幣以招賢。後因以“駿骨”喻傑出的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傾心駿骨,非懼真龍。”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駿骨黃金買,英髦絳帳延。” 清 姚鼐 《哭孔撝約三十二韻》:“鹿鳴君始賦,駿骨竊先知。”

(2).指良馬。 唐太宗 《臨洛水》詩:“春蒐馳駿骨,總轡俯長河。” 宋 梅堯臣 《傷馬》詩:“空傷駿骨埋,固乏弊帷葬。”參見“ 千金市骨 ”。

天閒

皇帝養馬的地方。 宋 梅堯臣 《傷馬》詩:“況本出天閒,因之重怊悵。” 宋 陸游 《感秋》詩:“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閒。”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製作》詩序:“遂命育於天閒,飼以肉粟酒湩。”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海參領》:“國家所以不惜數百萬金錢以為蒭牧費者,良以天閒重務,備緩急之用也。”

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轡繫於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六轡。《詩·秦風·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穎達 疏:“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後以指稱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濟,朝享天子。”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 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製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應乾九。”

詩詞推薦

題獨馬圖原文_題獨馬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