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香館即景原文
初晴雪甫化,未免為泥濘。
小待濘漸乾,巒蹊土性硬。
遂以命筍輿,尋山有餘興。
陰巘尚玉棧,陽崖亦云徑。
岩館到咫尺,雨香向每詠。
今朝訝改觀,積素髮骫映。
雨雪同為澤,物物含真性。
淨芬參鼻觀,奚必循名競。
詩詞問答
問:雨香館即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香館即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六
2. 葉
參考注釋
晴雪
(1).天晴後的積雪。 唐 錢起 《和王員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帶恩光,繞仗偏隨鴛鴦行。」
(2).詩詞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陳維崧 《百字令·庚申長安閏中秋》詞:「再瀉金波,重懸晶餅,分外鋪晴雪。」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題劉震修小像即次原韻》詞:「中秋近矣,人間萬頃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此比喻白髮。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泥濘
(1)
(2) 爛泥淤積, 不好走
道路泥濘
遇泥濘。——《資治通鑑》
(3) 淤積的爛泥
陷入泥濘
土性
(1).指某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性。《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 夏僎 詳解:「苟非其土性所宜,則亦不敢言養。」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今以謫發充之,遠者萬里,近者千餘里,違其土性,死傷逃竄十常八九。」
(2).指土壤的燥濕、肥瘠等性質。《宋史·河渠志七》:「瀕海土性虛燥,難以建置。」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三:「良農知土性,肥瘠有不同。」 明 何景明 《田園雜詩》之二:「隨宜諳土性,言話群野人。」 清 黃景仁 《院齋納涼雜成》詩:「我行達 淮 潁 ,土性竹不栽。」
筍輿
竹輿。 宋 王安石 《台城寺側獨行》詩:「獨往獨來山下路,筍輿看得緑陰成。」 宋 陸游 《大醉歸南禪弄影月下有作》詩:「天風吹筍輿,快若凌空游。」 清 趙翼 《山行雜詩》:「我老不能行,筍輿代步履。」
陰巘
背陽的山峰。 唐 韋應物 《自蒲塘驛回駕經歷山水》詩:「高樹夾潺湲,崩石橫陰巘。」
陽崖
向陽的山崖。《文選·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峯。」 劉良 註:「山南曰陽也。」 唐 暢當 《天柱隱所重答江州應物》詩:「陽崖全帶日,寬嶂偶通耕。」 唐 皎然 《顧渚行寄裴方舟》詩:「由來慣採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改觀
(1) 原樣子換成新面目
昔日荒山已大為改觀
這裡是大自然的最單調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就完全改觀。——茅盾《風景談》
(2) 改變本來的看法、觀感
(帝)顧謂諸王曰:“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觀。——《後漢書·黃香傳》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物物
各種東西,各種事物
物物各自異。——《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與物物爭。——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含真
具有純真的本性。《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晉 牽秀 《彭祖頌》:「含真盪穢,離俗遺務。」 晉 陶潛 《勸農》詩:「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鼻觀
鼻孔,也指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