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二首·其一原文
外塞胡兒里黨臣,勾連數眾赴京城。
團團闊闊孤平寨,不識皇家王氣星。
詩詞問答
問:詩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种師道
問:詩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詩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胡兒
(1).指胡人。多用為蔑稱。《漢書·金日磾傳》:“﹝ 日磾 既親近,﹞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 唐 李頎 《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五代 江為 《塞下曲》:“胡兒移帳寒笳絶,雪路時聞探馬歸。” 宋 陸游 《聞武均報已復西京》詩:“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貞 《將軍行》:“碧眼雙胡兒,慣騎 大宛 駒。” 太平天囯 用為對 清 朝統治者的蔑稱。《太平天囯詩歌選·天兵天將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漢口 胡兒敗若寒鷄。”
(2). 清 末 民 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 黃鈞 《新年感事》詩之一:“試看歌舞歡騰地,又見胡兒策馬來。” 于右任 《戰爭的孤兒》詩之二:“東村屋煨盡,西郊人逃亡;吾父擊胡兒,何時死戰場?”
(3).指胡人的兒童。 唐 高適 《營州歌》:“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棗兒,口裡胡兒那裡來?”
里黨
鄰里;鄉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樂仲》:“里黨乞求,不靳與。”
勾連
(1) 勾結,串通一氣
密密勾連
(2) 涉及,牽連
這事和她有勾連
(3) 也作“勾聯”
數眾
數名和尚。佛教稱其教眾徒人數為眾,有僧若干即謂若干眾,或謂數眾。《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便出襯錢請了數眾,展唸《金剛經》一晝夜。”
京城
指國都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團團
(1) 圓圓的樣子
團團似明月
(2) 引申為肥胖
麵團團
(3) 圓月
長風送蕩漾,浩露洗團團。——宋· 孔平仲《月夜》
(4) 簇聚的樣子
樹碧團團
(5) 圍繞、旋轉的樣子
團團一遭土牆
(6) 全部;到處
團團尋蹤跡
(7) 球狀物
捏成團團
孤平
(1).出身寒微的士人。 唐 無名氏 《玉泉子·翁彥樞》:“夫科第國家重事,朝庭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剗革前弊,孤平得路。” 前蜀 貫休 《上顧大夫》詩:“即應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宋 王禹偁 《謝弟禹圭授試銜表》:“伏念臣出自孤平,猥叨班列。雖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貧。”
(2).舊詩近體詩格律上的一種禁忌。 王力 《詩詞格律》第二章第三節四:“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皇家
(1) 皇室
(2) 國王或女王的家室
王氣
舊指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望氣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氣,曰:‘美哉王氣,鬱鬱蔥蔥。’”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王濬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術士喚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隱隱有龍文五采,知是王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禎 眼看我們 李闖王 要得天下,所以趕快挖了 李 家祖墳,泄了 李 家祖墳上的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