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

作者:方鶴齋 朝代:清代

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原文

主人情重命良儔,欲得新詩續舊遊。

一斗十千頻買酒,三年重九此登樓。

山經雨洗楓生色,畦滿霜腴菊有秋。

勝會能常人自健,茱萸辟惡更消愁。

詩詞問答

問: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方鶴齋
問: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方鶴齋的名句有哪些?答:方鶴齋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情重

情誼深厚,親密。《水滸傳》第六九回:“他自願去。説這 李行首 ,是他舊日的表子,好生情重,因此前去。”

良儔

好友。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良儔交其左,聲名馳其右。” 元 戴良 《自定水回舟漏幾溺》詩:“一朝得良儔,投袂為之起。” 明 劉基 《秋懷》詩之八:“豈無美酒,焉得良儔。”

欲得

(1).貪得。《老子》:“咎莫大於欲得。”《韓非子·解老》:“聖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餘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

(2).想要;願意得到。 唐 高適 《漁父歌》:“世人慾得知姓名,良久問他不開口。”《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就是 廷秀 見説要請先生教他讀書,也甚欲得。”

(3).須要。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種禾豆,欲得逼樹。”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素食》:“蔥白欲得多於菜;無蔥,薤白代之。”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舊遊

從前遊玩過

重歷舊遊令我思緒萬千

十千

一萬。極言其多。《詩·小雅·甫田》:“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朱熹 集傳:“十千,謂一成之田。地方十里,為九萬畝,而以其萬畝為公田。”此指萬畝。《詩·周頌·噫嘻》:“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朱熹 集傳:“萬人為耦而並耕也。”此指萬人。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詩:“我歸宴 平樂 ,美酒斗十千。” 唐 王維 《少年行》之一:“ 新豐 美酒斗十千, 鹹陽 遊俠多少年。” 元 張翥 《臘月飲趙氏亭》詩:“賸買十千 燕市 酒,閒聽二八 越孃 歌。”此皆指萬錢。

重九

即重陽,陰曆九月九日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 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山經

(1).《山海經》的簡稱。《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贊》:“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蕭統 《銅博山香爐賦》:“方 夏 鼎之瓌異,類《山經》之俶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夏 禹 敷土,實著《山經》。”

(2).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 唐 韓愈 《毛穎傳》:“陰陽、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誌、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説,皆所詳悉。” 宋 歐陽修 《菱溪大石》詩:“山經地誌不可究,遂令異説爭紛紜。” 清 黃宗羲 《周雲淵先生傳》:“自歷以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書。”

生色

(1) 用單一顏色介質產生多種顏色的效果

(2) 增添光彩

要是在過去,現在每年的發現足以使整個世紀生色

寂寞的荒原,原始的石洞,安上這么兩個人,是一個奇蹟,使大自然頓時生色。——《風景談》

(3) 起色

略有生色

(4) 色彩鮮明,形象生動

有秋

豐收,有收成;豐年。《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詩:“司田春有秋,寄聲與我諧。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乃詔執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實倉廩。” 明 李贄 《復楊定見書》:“如種田相似,年年不輟,時時不改,有秋之穫如此,無成之歲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棄前事耶?”

勝會

(1) 盛大的集體活動;盛會

端午龍舟勝會

(2) ∶雅致、不庸俗的興趣

常人

(1).守常道不變的人。《書·立政》:“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 沉 集傳:“常人,常德之人也。”

(2).平常的人。《莊子·人間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周書·韓盛傳》:“ 德輿 姿貌魁傑,有異常人。” 唐 杜甫 《哀王孫》詩:“ 高帝 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老爺乃萬民之主,況又護持佛法,一念之誠,便與天地感通,豈是常人之可比。” 魯迅 《華蓋集·題記》:“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間,又是一個常人,能夠交著‘華蓋運’。”

(3).固定的人。《周書·異域傳上·高麗》:“是俗好淫,不以為愧,有游女者,夫無常人。”《舊唐書·西戎傳·拂菻國》:“其王無常人,簡賢者而立之。”

茱萸

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辟惡

(1).祛除瘟病。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一》:“ 卓 使郎中令 王儒 進酖於王,曰:‘服藥可以辟惡。’王曰:‘我無疾,是欲殺我爾。’” 清 吳偉業 《繭虎》詩:“ 越 巫辟惡鏤金勝, 漢 將擒生畫玉臺。”

(2).祛除惡氣。 南朝 梁簡文帝 《箏賦》:“影入著衣鏡,裙含辟惡香。”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高樓紅粉,仍定魯魚之文;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唐 陸龜蒙 《採藥賦》:“南國佳人,佩生香辟惡。”

(3).祛邪避災。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所出度世之法:丸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鍊形消災,辟惡治鬼,養性絶穀,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

消愁

消除憂愁。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彈綦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為之。” 唐 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紅樓夢》第一回:“只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事消愁之際,把此一玩,不但洗舊翻新,卻也省了些壽命筋力。”京劇《貴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氣沒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詩詞推薦

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原文_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