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九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九原文

八政先食貨,裕民為國基。

農桑苟不給,禮義焉所施。

所以制民產,先王有恆規。

一夫或失所,慮患起細微。

鴻雁賦中澤,王風始雲衰。

相將念嗷嗷,流冗斯可悲。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九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八政

古代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具體內容不一:(1)《書·洪範》:“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後世所稱“八政”多指此而言。《漢書·王莽傳中》:“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 晉 陶潛 《勸農》詩:“遠若 周 典,八政始食。”(2)《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鄭玄 註:“飲食為上,衣服次之;事為,謂百工技藝也;異別,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數,百十也;制,布帛幅廣狹也。”(3)《逸周書·常訓》:“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純恪。”

食貨

(1).古代用以稱國家財政經濟。語出《書·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孫星衍 疏:“《漢書·食貨志》云:‘《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東觀漢記·馬援傳》:“富民之本,在於食貨。” 嚴復 《有如三保》:“既通矣,則中外食貨,猶水互注,必趨於平,又無疑也。”

(2).食和貨。糧食等食物和錢財、貨物。《漢書·敘傳下》:“厥初生民,食貨惟先。”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崇高在於寵祿,大欲存於食貨。”

裕民

(1).使民眾富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當世之急有三:一曰急聽賢之為事,二曰急裕民之為事,三曰急力行之為事。”

(2).教導民眾。《書·康誥》:“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 孫星衍 疏:“言汝亦無不能敬法,乃以道導民。”

(3). 清 初三藩叛 清 時 耿精忠 的建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 吳三桂 僭號‘利用’, 耿精忠 僭號‘裕民’。”

國基

國家的柱石;國家的根本、根基。《左傳·昭公十三年》:“ 仲尼 謂 子產 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子產 ,君子之求樂者也。” 孫中山 《女子要明白三民主義》:“ 民國 成立以來,不過十三年,為什麼被人拆台,就倒過了兩三次呢?就是由於國基不穩固。”

農桑

1.亦作"農桒"。 2.農耕與蠶桑。 3.指農作物和桑樹。

不給

1.供給不足;匱乏。《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於鮮,敢獻於從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舊唐書·李晟傳》:“欲以諸軍同神策,則財賦不給,無可奈何。”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癖嗜》:“後家不給,食饅頭,又食煨茄,俱成籮以充飢。”

2.猶言不暇,來不及。 宋 蘇軾 《始皇論》:“惴惴然朝不謀夕,憂死之不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徐波》:“松栝數株,撐風蔽日,元冬霜月,蕭蕭而下,雙童縛帚,掃除不給。齋廚爨煙,皆從此出。”

禮義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於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民產

百姓的田產。《宋史·王次翁傳》:“ 次翁 檄取屬邑丁籍,視民產高下以為所輸多寡之數,約期受輸,不擾而集。”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條編始末》:“初, 洪武 十八年,恩詔 應天 五府州為興王之地,民產免租,官產減租之半。”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幾個有名的帝王

舉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先王之樂(古代賢王所製作的音樂,即雅樂)。——《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於先王。——《戰國策·魏策》

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恆規

常規。 唐 顏真卿 《<乾祿字書>序》:“夫筮仕觀光,惟人所急,循名責實,有國恆規。” 明 劉基 《官箴上》:“國有恆規,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剛不可畏,媚不可隨,無取我便,寘人於危。”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七十致仕》:“今則距懸車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議余不應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義及仕止之恆規,而一按之也。”

一夫

(1).一人。指男人。《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 孔穎達 疏:“無求備於一人。”《漢書·谷永傳》:“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內崩析者,刑罰深酷,吏行殘賊也。”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一夫進退何足道。”

(2).特指一個農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魏書·高祖紀》:“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宋 歐陽修 《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詩:“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

(3).猶言 * 。指眾叛親離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 紂 矣,未聞弒君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一夫從橫,則城池自夷,豈不危哉?” 李善 註:“一夫謂 董卓 也。”

(4).借指地積,方百步或百畝。《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鄭玄 註:“方各百步。” 賈公彥 疏:“蓋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處與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書·食貨志二》:“古者百畝地號一夫,蓋一夫授田不得過百畝。”

失所

(1) 失去安身之處

流離失所

(2) 失當

慮患

憂慮禍患。《荀子·大略》:“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惟陛下慮患無形之外,慎萌纖微之初。” 宋 蘇轍 《歷代論一·漢文帝》:“為天下慮患,而使好名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為 鼂錯 者鮮矣!” 清 龍啟瑞 《讀<曹參傳>書後》:“且 參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見 呂后 、 產 、 祿 之事,不知 參 將以歌謼日飲者治之耶,抑皇然慮患之不暇給也?”

細微

(1) 十分精確的,精密計量的,敏銳分析的

我搞不清這些細微的區別

(2) 細小隱微;卑賤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中澤

(1).沼澤之中;草澤之中。《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集於中澤。” 毛 傳:“中澤,澤中也。”《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出遊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責望主德也,亦倍於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計,中澤之嗷者億計,敵國肘腋之環伺者萬計,無一瑕玷而可匿也,無一體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澤。《周禮·地官·序官》:“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如小川之衡。”

王風

(1).王者的教化。《詩大序》:“《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昔在爽德,王風不昌。” 唐 杜甫 《祭故相清河房公文》:“王風寢頓,神器圮裂。”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八:“伏處念王風,斂心委靜默。”

(2).《詩》十五國風之一。 東周 洛邑 之詩。 周平王 東遷,王室之尊與諸侯無異,其詩不能復雅,故貶之,謂之王國之變風。見 漢 鄭玄 《詩譜》。其音哀以思,後以象徵王道之衰微。《文選·謝瞻<張子房詩>》:“《王風》哀以思, 周 道盪無章。” 張銑 註:“亡國之音哀以思,謂 周 之將亡,蕩然無綱紀文章也。” 章炳麟 《辨詩》:“《王風》哀思, 周 道無章。”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流冗

(1).流散;流離失所。《漢書·成帝紀》:“水旱為災, 關 東流冗者眾, 青 、 幽 、 冀 部尤劇。” 顏師古 註:“冗,散失其事業也。” 唐 杜甫 《夏日嘆》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2).指流離失所的人。《新唐書·泉男生傳》:“ 儀鳳 二年,詔安撫 遼東 ,並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 杏山 十萬之義兵豈忍其委於夷虜?關城數萬之流冗,豈忍其盡為捐瘠?”

可悲

令人傷心的

可悲的理智錯亂

詩詞推薦

雜言·其九原文_雜言·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