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周寫生各種·其十一·牡蠣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蠣房堅似石,附積或如山。

閉口深藏汁,自固計圖安。

以其有可欲,錐刀終致鑽。

佐飯解朵頤,醒酒回赬顏。

詩實堯臣好,寓意別有道。

詩詞問答

問:《題沈周寫生各種·其十一·牡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三

參考注釋

蠣房

(1).指簇聚而生的牡蠣。因牡蠣附石而生,連結如房,故稱。亦特指牡蠣的殼。 宋 方勺 《泊宅編》卷二:“ 蔡襄 守 泉州 ,因故基修石橋……十八年橋乃成,即多取蠣房,散置石基,益膠固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牡蠣》﹝集解﹞引 蘇頌 曰:“﹝牡蠣﹞皆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為蠣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琅邪秦碑》:“海中復有一碑,去岸數里,潮上則沒,潮落則出。其上歲久皆蠣房所結,不可辨識。”

(2).指牡蠣的肉。 元 柳貫 《送臨川謝有源赴閩醫提領》詩:“鷁首去乘潮浪白,蠣房催出酒波紅。”

閉口

閉住嘴不說話,不表態

滿屋子人都閉口無言

自固

鞏固自身的地位,確保自己的安全。 漢 揚雄 《州箴·執金吾箴》:“國以自固,獸以自保。”《漢書·佞幸傳·董賢》:“ 賢 亦性柔和便辟,善為媚以自固。”《後漢書·崔駰傳》:“內以忠誠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南史·梁紀上·武帝上》:“迫之,因復散走,退保 朱雀 ,憑 淮 自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

計圖

圖謀;謀取。 唐 崔致遠 《答徐州時溥書》:“今有城中將校,潛來計圖,請少振兵戎,即便期開泰者。” 明 海瑞 《保甲法再示》:“前日礦徒窮民,計圖衣食,情猶可恕,今刼村 * ,罪不容誅矣。”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三畝棉花三畝稻》:“計圖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

可欲

指足以引起慾念的事物。《老子》:“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見可欲則真正之心亂,勢利陳則刼奪之塗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蓋賢也,貨也,皆可欲也。”

錐刀

(1).小刀。《荀子·議兵》:“故以詐遇詐,猶有巧拙焉;以詐遇齊,辟之猶以錐刀墮 太山 也。”《淮南子·說山訓》:“斷右臂而爭一毛,折鏌鋣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2).一種制茶用具。 唐 陸羽 《茶經·器》:“棨,一曰錐刀,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3).指刀筆。《後漢書·樊宏傳》:“文吏則去法律而學詆欺,鋭錐刀之鋒,斷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參見“ 刀筆 ”。

(4).喻微薄,微細。《淮南子·本經訓》“昔者 蒼頡 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漢 高誘 註:“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臣伏自惟省,無錐刀之用。” 宋 李綱 《理財論中》:“釋此弗議而欲聚斂掊克與民爭錐刀之利,亦可謂不知理財之本矣?”《明史·齊之鸞傳》:“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乃競錐刀之利,如倡優館舍乎?”

(5).特指微利。 南朝 宋 鮑照 《代邊居行》:“悠悠世中人,爭此錐刀忙。” 唐 杜甫 《遣遇》詩:“聞見事略同,刻剝及錐刀。” 清 劉大櫆 《許游擊墓志銘》:“君獨以身食朝廷之祿,不宜漁獵錐刀,以牟及閭左。”

(6).指追逐微利,逐利。 梁啓超 《滅國新 * 》:“ 好望角 之 英 商某,一攫而獲巨萬之利,於是錐刀之徒,相率麕至。”

(7).喻從事微賤工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肅 始登第,俄有 李鴻 者造之,願傭力。 鴻 以錐刀暇日,往往反資於 肅 ,此外未嘗以所須為意。”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陳寶祠》:“汝本錐刀小子,窺窬分毫。”

朵頤

亦作“朶頤”。1.鼓腮嚼食。《易·頤》:“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朵頤進芰實,擢手持蟹螯。” 理由 《高山與平原》:“嬌嫩盤中珍,聊供朵頤快。”

(2).指突鼓的腮頰。 唐 賈島 《頌德上賈常侍》詩:“自顧此身無所立,恭談祖德朶頤開。” 宋 黃庭堅 《和曹子方雜言》:“朵頤論詩蝟毛張,龜藏六甲中有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恍惚見一人注視壺碊,狀若朶頤,心知鬼物,亦不恐怖。”

(3).喻嚮往,羨饞。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觀寶龜之象,心滅朵頤;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舉吏部》:“辛丑年, 浙江 吏部缺出,朵頤者凡數人。”

醒酒

解酒。使酒醉清醒

赬顏

亦作“頳顏”。 1.猶紅顏。指美色。 戰國 楚 宋玉 《笛賦》:“延長頸,奮玉身,摛朱脣,曜皓齒,頳顏臻,玉貌起。”

(2).因羞愧或酒醉而臉紅。 唐 韓愈 《朝歸》詩:“顧影聽其聲,赬顏汗漸背。” 明 袁宏道 《答徐見可太府書》之二:“而橫遭長者之施,赬顏甚矣。” 清 洪昇 《長生殿·見月》:“就是赬顏微怒,淚眼慵抬,便千金何處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仙》:“酣睡未醒,酒氣猶芳,頳顏醉態,傾絶人寰。”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詩詞推薦

題沈周寫生各種·其十一·牡蠣原文_題沈周寫生各種·其十一·牡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