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原文

微湖阻去路,數郡付波臣。

吾民嗟非魚,昏墊遭苦辛。

朅力疏伊河,歸壑得所循。

洪流為殺勢,涸壤可耕耘。

借谷課力田,歲計惟在春。

嘉種既已布,所賴膏雨頻。

朝來擘奏書,徹犁幸被均。

高下芃良苗,芊芊總懷新。

額手藉慶慰,災餘稍濟屯。

更因憶豫郊,一例庶沾仁。

詩詞問答

問: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七

2. 去年事

參考注釋

去路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擋住敵人的去路

波臣

指水族。古人構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統治的臣隸稱為“波臣”。後亦稱被水淹死者為“波臣”。《莊子·外物》:“ 周 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 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 東海 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寧皇御舟》:“御鷁至沉於波臣。” 清 李漁 《蜃中樓·幻因》:“蜃氣人人知是幻,獨言身世為真,不知也似蜃乾坤:終朝營海市,一旦付波臣。” 清 汪中 《哀鹽船文》:“亦有沒者善游,操舟若神。死喪之威,從井有仁。旋入雷淵,並為波臣。” 歐陽山 《苦鬥》八十:“你掉到那大河裡面,虧得人家救了你,才不致與波臣為伍。”

昏墊

陷溺。指困於水災。亦指水患,災害。《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孔穎達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無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災也。 鄭 云:‘昏,沒也;墊,陷也。 禹 言洪水之時,人有沒陷之害。’”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久痗昏墊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龔舍人書》:“比聞天子念東南之民困於昏墊,輟侍從之臣,親至其地以勞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籌河篇下》:“ 沁水 濁悍衝決,使北行入 運 ,則 衛輝 必有昏墊之虞。”

苦辛

(1).猶辛苦。勞苦艱辛。《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後漢書·孔奮傳》:“ 奮 力行清絜,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 元 羅志仁 《絕句》:“囓雪 蘇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男的捨不得女的再擔負母親的苦辛,所以情願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得所

(1).謂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適的位置。語出《詩·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漢書·王莽傳上》:“四海輻湊,靡不得所。”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贄 《答耿中丞書》:“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貪暴者擾之,而‘仁者’害之也。”

(2).適當;適宜。 北魏 高湛 《養生論》:“尋常飲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氣,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虛 《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蓋其剛柔適中,緩急得所,勤故不廢事,簡故不擾民,明無不察,毫髮莫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 錢敦堂 編修歿,其門生為經紀棺衾,贍恤妻子,事事得所。”

洪流

(1) 巨大的水流

(2) 像巨大的水流一樣的力量

時代的洪流

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農耕之事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豐年雨露頻。——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詩

(2) 比喻各種辛勤勞動(多指腦力勞動)

著意耕耘,自有收穫

力田

(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於農事。《戰國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漢書·惠帝紀》:“春正月,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唐 司馬扎 《賣花者》詩:“不知力田苦,卻笑耕耘輩。” 清 戴名世 《贊理河務僉事陳君墓表》:“今誠興水利,教民力田,則西北可復為財賦之藪矣。” 易宗夔 《新世說·雅量》:“ 徐竹逸 與弟 竹虛 獨守敝廬,晝則力田,夜不廢讀,儼如太平之世。”

(2).古時鄉官名。 漢 置。《漢書·文帝紀》:“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子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 * 。” 李賢 註:“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 宋 蘇軾 《和王鞏六首並次韻》之二:“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

歲計

(1).一年內收入和支出的計算。《莊子·庚桑楚》:“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 唐 朱慶餘 《鏡湖西島言事》詩:“歲計有餘添橡實,生涯一半在漁舟。” 宋 蘇轍 《民政策上五》:“捐其有餘,以備民之所不足,而不害於歲計。” 清 錢謙益 《南京戶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而留都王業根本也,以歲計之不登,儲蓄之不豫,朕蓋憪然念之。”

(2).舊 中國 國家年度收支的總稱。超支稱為歲計缺損;收入大於支出,稱為歲計盈餘。

嘉種

優良的谷種。《詩·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 孔穎達 疏:“上天乃下善穀之種。”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嘉種盈膏壤,登秋畢有成。”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膏雨

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漢書·賈山傳》:“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甘露降,膏雨零。”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奏書

(1). 漢 時在諸侯王國中,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奏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戰國 以前,君臣同書; 秦 漢 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奏之為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士輓詞》:“同學 金陵 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進呈文書。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書於陛下。”

(4).叢辰名。為歲之貴神,主奏記與伺察。一說為水神,是歲君的諫臣。《協紀辨方書·義例一·奏書》:“《廣聖歷》曰:‘奏書者,歲之貴神也,掌奏記,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書者,水神也,為歲君之諫臣。’”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芊芊

(1) 草木茂盛的樣子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韋莊《長安清明》

(2) 亦作“阡阡”、“仟仟”

(3) 碧綠色

仰視山巔,肅何芊芊。——《文選·宋玉·高唐賦》

額手

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慶慰

慶賀慰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將士喜悅,以為 吉 ( 于吉 )必見原,並往慶慰。” 宋 曾鞏 《回傅侍講啟》:“伏審祗膺詔檢,入奉經筵,伏惟慶慰。”《紅樓夢》第十六回:“見面時彼此悲喜交集,未免大哭一塲,又致慶慰之詞。”

一例

一律;同樣

詩詞推薦

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原文_山東巡撫奏報得雨詩以志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