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洞原文
地盡東南滄海據,龍窟蛟宮自無數。
客行千里見山高,卻到東州地窮處。
人傳山有白龍居,拄策何辭一徒步。
我因好奇細詢之,父老無能道其故。
乃知滄海蛟龍多,天遣行雲作霖雨。
懶為翻身歸故窟,暫戢鱗鰭此中住。
上連碧巘欲南奔,下泄清流自東注。
老石暗結生雲根,虛谷潛通上天路。
風雷三月動地來,洞口時聞頭角露。
常陪白帝行清秋,要與塵寰洗炎霧。
遍施九土商家霖,晝踏天衢自回去。
馮夷海若遙相迎,歸臥瀛洲紅日暮。
詩詞問答
問:白龍洞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白龍洞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仲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龍窟
即龍宮。 南朝 梁簡文帝 《上菩提樹頌啟》:“弘龍窟之威,紹 鷲山 之法。” 唐 項斯 《濁水求珠》詩:“沙尋龍窟遠,泥訪蚌津幽。” 宋 秦觀 《還自湯泉十四韻》:“霸祠題玉筯,龍窟受金波。” 明 高啟 《玩月》詩:“玉盤元沉龍窟底,忽起萬丈誰能探。”參見“ 龍宮 ”。
蛟宮
龍宮。 唐 沉亞之 《湘中怨解》:“居數歲,生游 長安 ,是夕謂生曰:‘我 湘 中蛟宮之娣中,謫而從君,今歲滿,無久留君所,欲為訣耳。’” 清 卓爾堪 《凍湖謠》:“夜風如矢,射入蛟宮。” 清 魏源 《寰海》詩之十:“全憑寶氣銷兵氣,此夕蛟宮萬丈明。”
無數
(1) 無法計數,指數量極多
可能的組合是無數的
(2) 不知底細
胸中無數
客行
離家遠行,在外奔波。《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作》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州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唐 溫庭筠 《商山早行》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鷄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明 吳騏 《感時節事寄計子山陸孝曾》詩:“客行愁道路,時事慮蕭牆, 薊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鄉。”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窮處
(1).謂鄉居不仕;隱居。《晏子春秋·問上二》:“ 晏子 辭,不為臣,退而窮處。”《荀子·儒效》:“﹝君子﹞窮處而榮,獨居而樂。” 漢 嚴忌 《哀時命》:“孰魁摧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 陳涉 是也。”
(2).困居。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海上窮處,無與話言。”
貧瘠閉塞之地。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陽山 ,天下之窮處也。”
白龍
(1).傳說中白色的龍。《墨子·貴義》:“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唐 孫處士 《送青城丈人酒》詩:“深羨 青城 好洞天,白龍一覺已千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三年,麟見 永泰 ,白龍見 卭江 。”《清史稿·災異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陽 白龍見。”
(2).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詩:“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 宋 朱熹 《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鬱藍天。”
(3).神話中的河神。
(4).傳說 伏羲 時的刑官名。《唐律疏議·名例序》:“昔白龍白雲,則 伏犧 軒轅 之代。”
(5).即 白龍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見行人畏 白龍 ,遙聞公主愁黃鶴。”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 白龍 。”參見“ 白龍堆 ”。
徒步
(1) 用腳行走
徒步則汗出。——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徒步入華山。—— 明· 顧炎武《復庵記》
徒步行軍
(2) 平民的代稱。古時平民外出無車,故稱
集中營內,多為徒步
(3) 步兵
好奇
(1) 流露或顯示出好奇的(尤指對他人之事)
明亮而好奇的眼睛
(2) 對還不了解的新鮮事物有興趣的
大多數活潑和好奇的有癖好者需要指導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無能
毫無能力
腐敗無能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天遣
強調痛苦的嚴酷,使人聯想起天罰
天譴,打擊,瘟疫
行雲
流動的雲;亦用以比喻女子頭髮
作霖
《書·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傳:“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謂充作救旱之雨,後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雲》詩:“莫隱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盧殷 《欲銷雲》詩:“如逢作霖處,當為起氤氳。”
翻身
(1) 翻轉身體
(2) 比喻從受壓迫、受剝削的情況下解放出來
翻身戶
(3) 比喻改變落後面貌或不利處境
打了個翻身仗
戢鱗
(1).斂鱗不游。 晉 陸雲 《九愍》:“思戢鱗以遁沼,悲沉網之在淵。”《初學記》卷三十引 南朝 梁 張率 《詠躍魚應詔》:“戢鱗隱繁藻,頒首承淥漪。”
(2).喻蓄志待時。《晉書·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唐 韓愈 《贈鄭兵曹》詩:“我材與世不相當,戢鱗委翅無復望。”
南奔
(1).向南奔跑;南逃。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隋書·音樂志上》:“於是樂人南奔, 穆皇 羅鐘磬; 苻堅 北敗, 孝武 獲登歌。”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二:“ 三川 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 永嘉 。”《宋史·何灌傳》:“ 靖康 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 , 方平 ( 梁方平 )南奔, 灌 亦望風迎潰。”
(2). 南北朝 時期謂郎官轉任治書侍御史者。《南史·謝幾卿傳》:“ 梁 天監 中,自尚書三公郎為治書侍御史。舊郎官轉為此職者,世謂之南奔。”《通典·職官六》:“自 宋 齊 以來,此官不重。自郎官轉持書者,謂之南奔。”按: 陳垣 《史諱舉例》卷五:“‘持’應作‘治’。”
下泄
比較大的水流流向下游
洪峰正沿江下泄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雲根
(1).深山雲起之處。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 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 忠州 三峽內,井邑聚雲根。” 仇兆鰲 註:“ 張協 詩‘雲根臨八極’註:五嶽之雲觸石出者,雲之根也。”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一折:“醉歸去松陰滿身,泠然風韻,鐵笛聲吹斷雲根。”
(2).山石。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吳長文內翰遺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雲根,剖堅如剖玉。” 傅尃 《瘞鶴銘》詩:“墨痕斑駁蘚花溼,雲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為雲遊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愒曾臺兮陟雲根,坐澗下兮越風穴。” 唐 司空圖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雲根禪客居,皆説舊吾廬。”
虛谷
虛谷(1823-1896) : 清代畫家。僧人。俗姓朱,名懷仁,出家後,法名虛白,字虛谷,號紫陽山人,安徽新安(今歙縣)人。早年任清軍參將,後於九華山落髮為僧。善畫人物肖像、花鳥山水,冷雋清新,為海上畫派代表人物。潛通
亦作“潛通”。暗通;私通。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皇》:“指天畫地,神化潛通。”《舊唐書·哥舒翰傳》:“﹝ 哥舒翰 ﹞誣奏戶部尚書 安思順 與 祿山 潛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吏部見客》:“前輩如 嚴文靖 之為太宰, 陸莊簡 之為選郎,私宅皆無日不通賓客,未聞有譏評之者,況要津之囑挾,簠簋之潛通,豈朝房公署所能絶耶!”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 洱河 諸部潛通 犬戎 ( 吐蕃 ), 蒙歸義 率兵征討有功。”
上天
(1) 進入天空,進入太空
飛機早已上天多時
(2) 婉辭,指人死亡
(3) 古時指天上主宰萬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風雷
(1).風和雷。《易·益》:“風雷,益。” 宋 曾鞏 《喜雨》詩:“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天上過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風雷大作。”
(2).形容響聲巨大。 唐 方乾 《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詩:“石上叢林礙星斗,窗前瀑布走風雷。” 宋 蘇軾 《送鄭戶曹》詩:“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劇變化的形勢。 宋 蘇軾 《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詩:“一朝鼓角鳴地中,帳下美人空掩面;豈如千騎平時來,笑談謦欬生風雷。”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廖仲愷 《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 珠江 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迴?”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動地
震撼大地。《公羊傳·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動地也。”《北齊書·神武紀上》:“ 神武 親送之郊,雪涕執別,人皆號慟,哭聲動地。”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毛 * 《七律·答友人》:“ 洞庭 波涌連天雪, 長島 人歌動地詩。”
頭角
比喻青少年的氣概和才華
白帝
(1).古神話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賈公彥 疏:“五帝者,東方 青帝 靈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黃帝 含樞紐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紀 。”《史記·封禪書》:“ 文公 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晉書·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峽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黃帝 後, 灕堆 倒決 玉壘 傾;風喣日暴幾千載,旋渦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語。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 赤精 斬 白帝 ,叱吒入 關中 。”參見“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節縣 東 瞿塘峽 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水又東逕 魚復縣 故城南,故 魚國 也…… 公孫述 名之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朝辭 白帝 彩雲間,千里 江陵 一日還。” 清 《蟂磯孫夫人廟》詩:“悲銜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蒼梧 死別離。”
(4). 東漢 公孫述 曾改 魚復縣 為 白帝 ,後因以為 述 的代稱。 清 顧炎武 《大漢行》:“ 隗王 白帝 何為平, 扶風 馬生 真丈夫。”
行清
指廁所。因其穢污當常清除,故稱。《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取親中帬廁牏,身自浣滌”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廁,行清;牏,行清中受糞函也。”《駢雅·釋宮》:“楲竇,溷軒;行清,糞廁也。”
塵寰
人世間
自此塵寰音信斷
炎霧
暑氣。 明 高啟 《送家兄西遷》詩:“殊方氣候異,炎霧秋未息。” 明 何景明 《九詠》:“瞰朱海兮炎霧濁,胡軒軿兮不我復。”
九土
九州的土地
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商家
即指私人商業者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回去
返回原處去;回家
千萬別回去,否則有危險
馮夷
(1).傳說中的 黃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 馮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馮 名 夷 , 弘農 華陰 潼鄉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黃河 也。天帝錫 馮夷 為 河伯 ,故游處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坎德昔滂沱, 馮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東郡多悲辛。” 清 黃遵憲 《由上海至長崎》詩:“ 馮夷 歌舞山靈喜,一路傳呼萬歲聲。”一說,為 河伯 之妻。見《史記·封禪書》“水曰 河 ,祠 臨晉 ” 張守節 正義引《龍魚河圖》。
(2).上古諸侯名。《竹書紀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與 、 河伯 馮夷 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國名也; 用與 、 馮夷 ,諸侯名也。”
海若
傳說中的海神。《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王逸 註:“ 海若 ,海神名也。” 洪興祖 補註:“ 海若 , 莊子 所稱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謝知江寧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難窮。”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龜也,以為瀛之神。”
歸臥
謂辭官還鄉。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賈耽 、 鄭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歸臥。”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詩:“歸臥東林計偶諧,柴門深向翠微開。”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紅日
太陽。因其放射出紅色光輝,故稱。 唐 王建 《宮詞》之一:“ 蓬萊 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詞:“紅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獸。” 宋 晁補之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 大江 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