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畢輕輿回蹕御園之作原文
蕆事齋宮更祭衣,輕輿趁爽御園歸。
暢春路近先趨問,又已連朝定省違。
東西黃寺閱年陳,途便拈香落鼎新。
敬識當時具深意,聯情因撫遠方人。
紗衣輕逼曉涼切,蘭埒潤沾露氣濃。
卻是尋常雨後景,渥優終欠為無悰。
麥柄初收積圃場,黍禾遍野蔚新秧。
似茲略覺先憂早,然此先憂正不妨。
向北雨佳潦積塗,問知此勝迤南輸。
遂多六寸稱沾者,不是慰吾竟誚吾。
詩詞問答
問:祭畢輕輿回蹕御園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祭畢輕輿回蹕御園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八
2. 平聲
參考注釋
蕆事
謂事情辦理完成。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瀝丹欵以騰詞,拂碧壇而蕆事。”《宋史·樂志九》:“新廟肅肅,蕆事以時。” 清 魏源 《再上陸制府論下河水利書》:“加以木樁灰漿工費不貲,斷非汛前所能蕆事。”
齋宮
供齋戒用的宮室、屋舍。《國語·周語上》:“王即齋宮,百官御事,各即其齋三日。” 韋昭 註:“所齋之宮也。”《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為治齋宮河上,張緹絳帷,女居其中。” 宋 曾鞏 《兜率院記》:“其後院主僧某,又治其故而大之。殿舍中嚴,齋宮、宿廬、庖湢之房,布列兩序。”
祭衣
某些教會的神職人員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按其教會的規定應穿的服裝
輕輿
輕車。 晉 左思 《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 宋 曾鞏 《游 * 山》詩:“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嶔崟。”
御園
即御苑。 唐 李紳 《憶春日曲江後許至芙蓉園》詩:“春風上苑開桃李,詔許看花入御園。”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富景園》:“ 武林 城東曰 東園 者, 宋 御園也。”參見“ 御苑 ”。
春路
(1).春天的道路。 南朝 宋 荀雍 《臨川亭》詩:“目極依春路,披褐懷良辰。” 唐 孫逖 《春日留別》詩:“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煙。” 宋 韓駒 《智勇師歸永嘉自言所居在萬竹間乞詩送行》詩:“夜堦簌簌風翻籜,春路冥冥雨放稍。”
(2).天子所乘的青色的鸞車。《後漢書·輿服志》“耕車” 劉昭 注引 晉 賀循 曰:“車必有鸞,而春獨鸞路者,鸞鳳類而色青,故以名春路也。”
(3).東方的道路。《文選·張衡<東京賦>》:“飛 雲龍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綜 註:“春路,東方道也。”
朝定
契丹語。朋友。《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契丹 主聞 莊宗 為亂兵所害,慟哭曰:‘我朝定兒也。吾方欲救之,以 勃海 未下,不果往,致吾兒及此。’哭不已。虜言‘朝定’,猶華言朋友也。”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閱年
經歷年歲。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徒跋涉以閲年兮,豈王事之匪躬。”
拈香
指燒香敬佛
鼎新
去舊;更新、革新
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華夷。——陸游《入蜀記》
去舊鼎新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遠方
遠處;遠地
遠方的客人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漢· 賈誼《論積貯疏》
沾露
同“霑露”。
(1).被露水沾濕。 2.露水﹔露珠。
常雨
久雨;長期下雨。《尚書大傳》卷三:“厥罰常雨。”《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貌傷則致秋陰常雨,言傷則致春陽常旱也。”《晉書·五行志上》:“又八月,天子自將以舟師征關,戍卒十餘萬,連旌數百里,臨江觀兵,又屬常雨也。”
後景
(1).畫面上襯托在主體後面的景物。
(2).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柯靈 《現代散文放談》:“第二段落是左翼文學勃興的時期,為時約有八年。其後景是國家內憂外患,交相煎迫,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無悰
沒有歡樂。《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 南朝 齊 謝朓 《游東田》詩:“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宋 歐陽修 《答呂太博賞雙蓮》詩:“年來因病不飲酒,老去無悰懶作詩。”
黍禾
(1).指黍的莖稈。 漢 班固 《 * 通·八風》:“涼風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糧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對》:“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糞,長我黍禾;為隄為防,制為畜泄。”
遍野
布滿原野,形容很多
漫山遍野
新秧
(1).新插的稻秧。 宋 劉子翬 《懷新亭》詩:“寂寂農家春,新秧滿田緑。” 宋 楊萬里 《過百家渡》詩:“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2).泛指新插的可移植的各種植物的幼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蓋京師之菊種亟繁,有陳秧、新秧、粗秧、細秧之別。”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問知
向有知識的人請教。《韓非子·解老》:“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聖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