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河原文
涼水出鳳泉,玉泉各別路。
源出京西南,分流東南注。
歲久未疏剔,率多成沮洳。
漫溢阻道途,往來頗致誤。
王政之一端,未可置弗顧。
邇年治水利,次第修斯處。
建閘蓄其微,通渠瀉其怒。
有節復有宣,遂得成川巨。
川傍墾稻田,更賴資稼務。
南苑紅門外,歷覽欣始遇。
或雲似江鄉,寧飾江鄉趣。
興農利旅然,永言識其故。
詩詞問答
問:涼水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涼水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
2. 涼水河出右安門西南鳳泉東流經萬泉寺分為二支一自南經草橋曲折東注一自北經廣恩寺曲折東注至永勝橋復匯為一東南流循南苑繞垣而東至小紅門之畝西入苑牆東南流經沙底橋折而南歷頭閘至二插一泉之水自西來匯之又南而東至鹿圈村三海子以上之水自西南來注之又東南流至五空橋出苑牆經馬駒橋迤東行至張家灣入潞河此涼水河之經流與玉泉之貫繞京城入通惠河者各不相涉也
參考注釋
涼水
(1) 溫度低的水;冷水
(2) 生水
別喝涼水
玉泉
(1).傳說中 崑崙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論衡·談天》引 漢 司馬遷 曰:“《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華池 。’”今本《史記·大宛列傳論》作“ 醴泉 、 瑤池 ”。
(2).清泉的美稱。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涌微瀾。”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群音類選·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
(3).猶九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
(4).指酒。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澤 ,乏酒每形言。”
(5).仙藥名。玉漿。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屍,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陸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 得其遺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鑄 ,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參見“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為 玉河 ,匯成 昆明湖 。出而東南流,環繞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別路
(1).離別的道路。 南朝 陳 徐陵 《秋日別庾正員》詩:“青雀離帆遠,朱鳶別路遙。” 唐太宗 《餞中書侍郎來濟》詩:“深悲黃鶴孤舟遠,獨嘆青山別路長。”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隔橋車影去,別路馬蹄聞。”
(2).岔道。《北史·李景傳》:“尋從 史萬歲 擊 突厥 於 大斤山 ,別路邀賊,大破之。”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分流
(1) 分開流動;分散流動
上海市區的馬路無論縱向或橫向,條線多,間距小,完全有條件實行人車分流…
(2) 洪汛期將一部分水流注入另一河流或海洋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疏剔
清理剔除。 宋 蘇轍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聞近代以來,天下之變備矣。世之君子隨其破敗而為之立法,補苴缺漏,疏剔棼穢,其為法亦已盡矣。”
率多
大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 楊綰 為禮部侍郎,奏舉人不先德行,率多浮薄。”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 虔 ( 鄭虔 )所焚藳,既無別本,復更纂録,率多遺忘。” 清 施閏章 《重刻<何大復詩集>序》:“風雅遞變,義歸正始,率多清明廣大,一唱三嘆之遺音焉。”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以成事驗之,通人率多無行。”
沮洳
(1).低濕之地。《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穎達 疏:“沮洳,潤澤之處。”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 零陵縣 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塗。” 林紓 《記九溪十八澗》:“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渟蓄猶見沙石。”
(2).指低濕。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新唐書·韓全義傳》:“遇賊 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頗多積水,自營此溝,而民不苦卑溼,穢氣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漫溢
水滿向外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洪水暴出,毀損四分之三,剩北岸七十餘丈,上渠 車箱 ,所在漫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虔禱風神》:“後聞 莫侍郎 瞻菉 雲,此為黃金大壩, 康熙 中曾漫溢,經數十年始竣工,未能若是之速。” 康濯 《東方紅》第十二章:“﹝洪水﹞經過 旱龍台 的半坡腳下,漫溢到這裡村南和村西的低洼地里,積成水坑。”
道途
道路,路途
唯恐道途顯晦。——唐· 李朝威《柳毅傳》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未可
不可
邇年
猶近年。《宋史·度宗紀》:“邇年近臣無謂引去以為高,勉留再三,弗近益遠,往往相尚,不知其非義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貴後拜師》:“又如邇年之禮達觀者,俱耆夙名公,持鉢捧錫,備高足之列。” 清 龔煒 《巢林筆談·漕糧新弊》:“邇年糧戶米色,迥勝於前。”
治水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濫成災
治水工程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通渠
(1).開通河渠。《史記·河渠書》:“西方則通渠 漢水 、 雲夢 之野……於 吳 ,則通渠三江、五湖。”
(2).暢通的河渠。 南朝 陳 張正見 《帝王所居篇》:“ 紫微 臨復道, 丹水 亘通渠。”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呂梁洪》:“至 宋 元祐 間,漸成通渠,本朝遂以為運河。”
有節
有節度;有節制。《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 唐 李德裕 《欹器賦》:“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節。”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主帥慎進退,出師貴有節。” 張書紳 《正氣歌》三:“在 南昌 起義失敗的教訓里,在 皖南 事變有利有節的鬥爭中……哪一個革命者不應看到,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寫成。”
稻田
生長水稻的水田
南苑
(1).御苑名。因在皇宮之南,故名。歷代所指不一。《宋書·明帝紀》:“以 南苑 借 張永 ,雲‘且給三百年,期訖更啟’。”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唐 溫庭筠 《河傳》詞:“天際雲鳥引晴遠,春已晚,煙靄渡 南苑 。”
(2).即 南海子 。在 北京 永定門 外, 明 永曆 中始建為園囿。 清 置總尉防禦等官把守,其中養殖禽獸,專供皇帝遊獵享樂。《清一統志》:“ 南苑 在京城 永定門 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 元 為 下馬飛放泊 , 明 永樂 中增廣,亦名 南海子 。周圍繞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時命禁旅行圍,以肄武事。” 清 趙翼 《南苑大閱恭紀》詩:“雪晴 南苑 曙光皚,翠輦親臨閲武來。”
紅門
(1).指宮門。古代宮門多漆為紅色。 元 薩都剌 《和閒閒吳真人》之二:“紅門下馬見天子,袖有一卷養生書。” 清 曹寅 《隨駕入侍鹿苑恭紀》詩之四:“二月浮陽似水明,紅門萬勒寂無聲。”
(2).即紅幫。 徐特立 《游擊戰爭在持久抗戰中的各種基本政策》:“其中有些是 * 領導的,有些是 * 領導的,也有些是紅門領導的。”參見“ 紅幫 ”。
歷覽
遍覽,逐一地看。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 漢 末也。” 唐 戴叔倫 《暮春遊長沙東湖贈辛兗州巢父》詩:“迴環路不盡,歷覽意彌新。” 魯迅 《南腔北調集·誰的矛盾》:“﹝ 肖伯納 ﹞並不在週遊世界,是在歷覽世界上新聞記者們的嘴臉。”
江鄉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鄉。 唐 孟浩然 《晚春臥病寄張八》詩:“念我生平好,江鄉遠從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數里,頗類江鄉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乍暖風煙滿江鄉,花裡行廚攜著玉缸。”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