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

作者:樓異 朝代:宋代

原文

玉仙曾此駐雲車,日薄窗紗映雪膚。

七字天書人不辨,定知玄女手中符。

詩詞問答

問:《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作者是誰?答:樓異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樓異的名句有哪些?答:樓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參考注釋

玉仙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瑤瑟》詩:“玉仙瑤瑟夜珊珊,月過樓西桂燭殘。風景人間不如此,動搖 湘水 徹明寒。” 唐 劉兼 《春夜》詩:“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2).道觀名,即 玉仙觀 。故址在今 開封市 。 宋 蘇軾 《安國寺尋春》詩:“遙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誥 輯注引 施元之 曰:“ 呂希哲 《家塾記》: 玉仙觀 ,在京城 宣化門 外。”

(3).道教稱食騫樹之葉而成仙者。《雲笈七籤》卷八:“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凡有八樹,在月中也。得食其葉者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問 《台山雜詠》之八“草花” 清 施國祁 註:“《清涼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缽囊、玉仙。”

雲車

(1).《史記·孝武本紀》:“ 文成 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以雲彩為裝飾花紋的車子。亦泛指華貴之車。 唐 顧況 《上元夜憶長安》詩:“雲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 明 王錂 《春蕪記·獻賦》:“ 金門 啟,五色雲車,躋躋趨金紫。” 魯迅 《集外集拾遺·<贈蓬子>詩》:“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

(2).傳說中仙人的車乘。仙人以云為車。故稱。《淮南子·原道訓》:“昔者 馮夷 、 大丙 之御也,乘雲車入雲蜺,游微霧。”《文選·曹植<洛神賦>》:“載雲車之容裔。” 劉良 註:“神以云為車。” 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 宋 晁補之 《尾犯·廬山》詞:“海上雲車回軔。 少姑 傳, 金母 信。”

(3).古代作戰時用以窺察敵情的樓車。《後漢書·光武帝紀上》:“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 李賢 註:“雲車即樓車,稱雲,言其高也。”

(4).立式絞車,是一種用人力絞轉的起重器具。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漕舫》:“風息開舟,則以雲車絞纜提錨使上。”

日薄

(1).類似日蝕的一種現象。古謂日光為陰氣所掩蔽。《宋書·五行志五》:“ 晉孝懷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炤皆黃。案《河圖》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蝕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為日薄。雖非日月同宿,時陰氣盛,掩薄日光也。占類蝕。’”

(2).日色暗淡。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詩:“日薄風景曠,出歸偃前簷。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錢仲聯 集釋引 朱熹 考異:“‘薄’,或作‘落’。今詳語勢,但如 白樂天 所謂‘旌旗無光日色薄’耳。”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日薄雲昏,煙霏露滴,負勁節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明 邵璨 《香囊記·設祭》:“你看那戰場風景,真箇好悽慘,只見日薄風悲,草枯蓬斷。”

(3).傍晚,天色將黑之時。《新唐書·王琚傳》:“帝於 琚 眷委特異,豫大政事,時號‘內宰相’。每見閤中,視日薄乃得出。”

(4).日益澆薄。《宋史·選舉志二》:“ 寶祐 二年,監察御史 陳大方 言:‘士風日薄,文場多弊。’”

窗紗

窗戶上安的紗布、鐵紗等

映雪

(1).見“ 映雪讀書 ”。

(2).映射雪光。 宋 王安石 《溝上梅花》詩:“亭亭背暖臨溝處,脈脈含芳映雪時。”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書人

(1).善書者;書法家。 五代 張泌 《妝樓記·善臨寫》:“ 劉秦 妹善臨寫 右軍 《蘭亭》及《西安帖》,足奪真蹟。 秦 亦當時翰林書人也。”《宋史·藝文志一》有 宋 呂總 《續古今書人優劣》一卷。

(2).寫書之人,作者。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水滸傳》﹞近 金聖歎 自七十回之後,斷為 羅 續;因極口詆 羅 ,復偽為 施 序於前,此書遂為 施 有矣。予謂世安有此等書人,當時敢露其姓名者!闕疑可也。”

玄女

傳說中的天上神女,曾授 黃帝 兵法,以制服 蚩尤 。亦稱 九天玄女 ,為道教所奉之神。《史記·五帝本紀》“ 蚩尤 最為暴,莫能伐” 裴駰 集解引《龍魚河圖》:“天遣 玄女 下授 黃帝 兵信神符,制伏 蚩尤 。”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研幾冊府,金縢玉版之書;索隱兵鈴, 玄女 黃公 之法。” 唐 王勃 《拜南郊頌序》:“三門遁甲, 黃公 成不戰之師;五壘神兵, 玄女 下先登之策。”參閱《雲笈七籤》卷一百《軒轅本紀》和卷一一四《九天玄女傳》。

標籤:嵩山

詩詞推薦

  • 再和宿囊山三首

    劉克莊宋代〕未能蔥嶺從初祖,也不蓬萊訪洞賓。煎鳳髓須還此老,執牛耳更屬何人。笈儲丹藥堤防病,案設圖書粉飾貧。老覺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重九昌解人招飲二首·其二

    方鶴齋〔清代〕雙十剛從昨日過,明年此會意如何。便將白露酬佳節,看到黃花感逝波。易地還斟陶令酒,司天難止魯陽戈。預征
  • 錢君倚學士日本刀

    梅堯臣宋代〕日本大刀色青熒,魚皮帖檽沙點星。東胡腰鞘過滄海,舶帆落越棲灣汀。賣珠入市盡明月,解絛換酒琉璃缾。當壚
  • 鵯鵊詞

    張耒宋代〕樹頭玄衣郎,神爽聲復清。睡先萬目覺,起對殘月星。憫世耽睡昏,體穢神不靈。招使離衽席,啼呼每丁寧。幽人
  • 夜過壽昌

    岳珂宋代〕風雲八字護城隅,樓殿崔嵬想帝居。曾侍金輿惟石馬,幸因玉璽記銅魚。千年鼓角聲猶壯,四塞河山恨去祛。麋鹿
  •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胡蘆沼

    張籍唐代〕曲沼春流滿,新蒲映野鵝。閒齋朝飯後,拄杖繞行多。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洞仙歌

    佚名宋代〕倚遍闌乾十二樓。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扇子詩

    李石宋代〕機鋒相拄不爭多,父舞三台子唱歌。若問一時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羅。
  • 雪(正月十四日)

    乾隆清代〕春朝雪已兆祥符,優渥重欣此番殊。恰自祈辛邀帝祐,雅堪迎節奉慈娛。松蕤竹節皆珠玉,水榭山亭總畫圖。添得
  • 古輓歌

    於鵠唐代〕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送死多於生,幾人得終老。見此切肺肝,不如歸山好。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時盡
  • 杜中丞書院新移小竹

    王建唐代〕此地本無竹,遠從山寺移。經年求養法,隔日記澆時。嫩綠卷新葉,殘黃收故枝。色經寒不動,聲與靜相宜。愛護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方添粹

    劉克莊宋代〕忠惠橫經地,今將五十秋。諸生迎謁廟,吾子往監州。吏散齋堂靜,朋來鄭校修。勿嫌員外置,風月滿鴻溝。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沈約宅

    馬之純宋代〕飽觀明日雙溪水,遍倚清風八詠樓。但見遺蹤留婺女,安知故宅在昇州。文章至好雖堪羨,節行全虧亦可羞。看得
  • 北山廣智大師,回自都下,過期而歸,時率開

    蘇軾宋代〕淥淨堂前竹,秋期赴白雲。不知緣底事,一日可無君。
  • 祝英台近(別李擇之諸丈後途中寄此)

    戴復古宋代〕泛杭川,臨塵水。幾日共遊戲。歌笑開懷,酒醒又還醉。奈何一但分攜,連宵風雨,剪不斷、客愁千里。水雲際。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次山見寄

    孫應時宋代〕啼鴃匆匆又一春,別來知我更思君。略無天氣花時雨,長遣人愁日暮雲。手自愛彈招隱曲,心知不作送窮文。秋風
  • 旦景

    黃庚宋代〕雞鳴起濯發,披衣出戶牖。自汲古澗泉,落月猶在手。三漱吞朝霞,餘光散花柳。茲意難語人,延佇忽良久。
  • 題秀起堂

    乾隆清代〕秀起不可孤,坐來景實殊。風前九夏冷,雨後萬山濡。縱目無塵趣,契心有道樞。隨緣荅五字,亦豈費拈鬚。
  • 寄會稽天休學士

    宋祁宋代〕鳧乙天遙水驛長,笠車貪貳會稽章。風從射的迎仙舸,水是山陰作禊堂。鈴閣宴盤留薤白,書林官筆燥雌黃。庾郎
  • 萬年歡(壽喬丞相)

    佚名宋代〕恭審特進樞使大丞相國公先生神鍾維岳,帝賚肖岩。方蓂開第一葉之初,正椿衍八千歲之始,眷隆神極,福被海隅
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原文_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玉女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