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雪原文
游山乘好春,言旋未卓午。
山莊咫尺近,依牆構軒宇。
下馬每憩茲,三楹清爾許。
迥落千尺雪,平貯一泓渚。
松濤泛上檐,峽籟翻底礎。
或為勇丈夫,慷慨悲歌舉。
或為兒女子,囁嚅相爾汝。
或為金石堅,戛之鳳來舞。
或為絲管脆,奏之行雲佇。
竹爐亦在旁,汲取活火煮。
無色聲香味,誰能信此語。
詩詞問答
問:千尺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千尺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五
參考注釋
言旋
回還。言,語首助詞。《詩·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南朝 宋 范泰 《為宋公祭嵩山文》:“逝將言旋,自 雍 徂 洛 。”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歌鐘告闋,羽籥言旋。”
卓午
正午。 唐 李白 《戲贈杜甫》詩:“ 飯顆山 頭逢 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時當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書信來。” 清 龔自珍 《偽鼎行》:“卓午不受日,當夜不受月與星。” 陳毅 《棗園曲》:“先生雅量多風趣,常巾履蕭然酣睡,直過卓午。”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軒宇
軒敞的屋宇。 唐 皎然 《伏日就湯評事衡湖上避暑》詩:“迴溪照軒宇,廣陌臨梧楸。”
下馬
(1) 從馬上下來
我為了減輕馬的負載寧願下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或工作項目中止進行
爾許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里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閒暇咬文嚼字也。”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一泓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 齊州 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京師園亭》:“一泓清池,茅檐數椽,水木明瑟,地頗雅潔。” 徐遲 《火中的鳳凰》:“就在萬頃良田之間,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橋,通往私人藏書最大的一家--鐵琴銅劍樓。”
(2).猶言一汪。 宋 陸游 《龜堂避暑》詩:“硯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松濤
風吹松林,松枝互相碰擊發出的如波濤般的聲音
松濤陣陣
一陣涼爽的夜風吹過,群山上松濤光涌澎湃。——姚雪垠《李自成》
坐在路旁的對松亭里,看看山色,聽聽流水和松濤。——《泰山極頂》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慷慨悲歌
情緒激昂地放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語出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 鍾期 信為賢。”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套曲:“慷慨悲歌,空敲唾壺,落魄無成, 新豐 逆旅。”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中年游中州,地多勝蹟,益足以發抒其才思,登臨懷古,慷慨悲歌,集中此數卷為最勝。” 峻青 《海嘯》第四章:“那副肅穆、莊嚴的神氣,使人想起慷慨悲歌奔赴戰場的壯士。”
兒女子
(1).猶言婦孺之輩。《史記·高祖本紀》:“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拜辭之後,竊念旬朔不即獲侍言笑,東望殞涕,有兒女子之感。” 清 張三禮 《空谷香序》:“吾不知出於仙佛之炎炎皇皇耶,出於兒女子之喁喁于于淒淒楚楚耶?”
(2).孩童。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葵》“拔大者買之”自註:“兒女子七歲已上皆得充事也。”
囁嚅
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
口將言而囁嚅。——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爾汝
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
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金石
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的東西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絲管
弦樂器與管樂器。泛指樂器。亦借指音樂。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入則歌姬舞女,擊竹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 唐 杜甫 《贈花卿》詩:“ 錦城 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金 王若虛 《恆山堂記》:“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羅照野,絲管沸天,遊人指點咨嗟,邈在仙境。”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正俗》:“古人之詩皆樂也,文人或不閒音律,所作篇什,不協於絲管。”
行雲
流動的雲;亦用以比喻女子頭髮
竹爐
亦作“ 竹罏 ”。一種外殼為竹編、內安小缽、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之一:“易簡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宋 韓駒 《夜與疏山清公對語因設果供戲成長句》:“竹罏篝火曲木牀,烏柏為燭楓脂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熏坑》:“時當冬月,坑火初燃……所費無多。 江 南柴灶, 閩 楚 竹爐,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遊惠山》詩:“竹爐未改前番火,松石強如我輩頑。”
汲取
(1) 吸取
汲取教訓
(2) 吸收
汲取養分
活火
明火,有火苗的火
無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聲無色。——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香味
(1) 食物的香氣;任何香氣
(2) 花香或其他不太濃的香味
蘋果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