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關中

作者:汪縉 朝代:清代

懷古·關中原文

四海嗷嗷萬姓荒,只供一炬爇阿房。

賈生從此傳三論,秦帝空矜畢六王。

西去天連蜀棧迥,東來地接雒川長。

但教莽莽看形勝,據此金湯那得亡。

詩詞問答

問:懷古·關中的作者是誰?答:汪縉
問:懷古·關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懷古·關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汪縉的名句有哪些?答:汪縉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阿房

指 阿房宮 。 漢 班固 《東都賦》:“子徒習 秦 阿房 之造天,而不知 京洛 之有制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鑒 章華 之召災,悟 阿房 之速禍。” 宋 康與之 《訴衷情令·長安懷古》詞:“ 阿房 廢址 漢 荒丘,孤兔又羣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 項羽 之燒 阿房 ,赤眉之燒 長安 , 董卓 之燒 河陽 ,火延三月不止,民為之盡。”

梵語。地獄中鬼卒名。《唐詩紀事》卷六六引 唐 鄭愚 《大溈靈祐師銘》:“牛阿房,鬼王通。專覷捕,見西東。”參見“ 阿旁 ”。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三論

(1).指所論三事。《呂氏春秋·應言》:“ 魏王 將入 秦 , 魏敬 謂王曰:‘以 河內 孰與 梁 重?’王曰:‘ 梁 重。’又曰:‘ 梁 孰與身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 秦 求 河內 則王將與之乎?’王曰:‘弗與也。’ 魏敬 曰:‘ 河內 三論之下也,身三論之上也。 秦 索其下而王弗聽,索其上而王聽之,臣竊不取也。’王曰:‘甚然。’乃輟行。” 高誘 註:“三論,謂 河內 與 梁 及身也。”

(2).《論語》有《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種,合稱“三論”。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集解序》:“故有《魯論》,有《齊論》。 魯共王 時嘗欲以 孔子 宅為宮,壞,得《古文論語》……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 齊 魯 論同。” 邢昺 疏:“此辨三論篇章之異也。”

(3).佛教三論宗所依據的經典,即《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五·釋元暢》:“又善於三論,為學者之宗。”《陳書·徐孝克傳》:“與諸僧討論釋典,遂通三論。”《南史·傅縡傳》:“ 縡 篤信佛教,從 興皇寺 慧朗法師 受三論,盡通其學。”

六王

(1).指 夏啟 、 商湯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左傳·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諸侯禮也。” 杜預 註:“六王, 啟 、 湯 、 武 、 成 、 康 、 穆 也。”

(2).指 周 之 文王 、 武王 、 成王 、 厲王 、 宣王 、 幽王 。《詩·小大雅譜》“《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西都 豐 鎬 之時詩也” 唐 孔穎達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 、 武 、 成 ,變有 厲 、 宣 、 幽 ,六王皆居在 鎬 豐 之地,故曰 豐鎬 之時詩也。”

(3).指戰國 齊 、 楚 、 燕 、 韓 、 魏 、 趙 六國之王。《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 * ,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唐 杜牧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蜀棧

蜀 中的棧道。一名閣道, 三國 蜀漢 時所建,故稱。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接櫂 隋 河溢,連蹄 蜀 棧刓。” 宋 曾鞏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彼不知繇京師而之 越 ,水陸之道皆安行,非若 閩 溪、 峽 江、 蜀 棧之不測。” 明 敖英 《輞川謁王右丞祠》詩:“ 蜀 棧青騾不可攀,孤臣無計出 秦 關。” 清 劉大櫆 《吳萼千墓志銘》:“ 秦 關 蜀 棧、 粵 嶺海嶠,靡不游,輒有以考其風土俗尚之異,與其山川人物之奇。”

莽莽

(1) 草木茂盛的樣子

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廣闊;範圍非常寬廣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 之險,縣隔千里。”《周書·齊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後,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

(2).指險要之地。《魏書·楊侃傳》:“ 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 秦 隴 據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勝。”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閒居 佛寺。” 唐 高適 《觀宓子賤神祠碑》詩:“形勝駐羣目,堅貞指蒼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 陳毅 《廣東》詩:“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更生光。”

(4).指山川壯美之地。《舊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據此

依據這些——舊式公文用語,用於引敘下級機關來文之後,承接“等情”

金湯

“金城湯池”的略語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湯

得亡

見“ 得無 ”。

詩詞推薦

懷古·關中原文_懷古·關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