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

作者:陳鎰 朝代:元代

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原文

馬湖橋畔曾分手,五見涼風換葛衫。

上國無媒乾祿餋,北山小隱免林慚。

石池乘月通泉水,苔徑鋤雲種竹杉。

多謝相知為相問,心閒日與野人談。

詩詞問答

問: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陳鎰的名句有哪些?答:陳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四部

參考注釋

分手

(1) 道別

(2) 分別,分開

就此分手

(3) 常指情人各奔東西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無媒

(1).沒有婚姻介紹人。《禮記·坊記》:“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戰國策·齊策六》:“ 太史敫 曰:‘女無媒而嫁者,非吾種也,污吾世矣。’”《孔子家語·致思》:“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

(2).沒有引薦的人。比喻進身無路。 唐 杜牧 《送隱者一絕》:“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 前蜀 韋莊 《下第題青龍寺僧房》詩:“千蹄萬轂一枝芳,要路無媒果自傷。” 清 錢謙益 《北客》詩:“秋草蕭蕭鋤不得,無媒徑路任君猜。”

乾祿

南北朝 時勛貴、官吏對被役使的“乾”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稱“乾祿”。《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猶以 波斯 狗為儀同、郡君,分其乾祿。”《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七年》:“舊蒼頭 劉桃枝 等皆開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兒、歌舞人、見鬼人、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殆將萬數……乃至狗、馬及鷹亦有儀同、郡君之號,有鬭鷄,號開府,皆食其乾祿。” 胡三省 註:“乾出所部之人,一乾輸絹十八匹,乾身放之。”

(1).求福。《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乾祿豈弟。”

(2).求祿位;求仕進。《論語·為政》:“ 子張 學乾祿。” 漢 王充 《論衡·自紀》:“不鬻智以乾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 仲璋 嬰痼疾,家道屢空, 山賓 乃行乾祿。”《金史·隱逸傳序》:“後世乾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與嘆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書痴》:“非為乾祿,實信書中真有金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雖兜牟深隱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乾祿之色,固灼然觀於外矣!”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小隱

謂隱居山林。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 宋 陸游 《寓嘆》詩:“小隱終非隱,休官尚是官。”

乘月

趁著月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宋 陸游 《游山西村》詩:“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泉水

(1) 從地里湧出的水;自然泉水

(2) 從湧泉流出來的溪流

多謝

(1) 表示感謝的客套話

(2) 囑咐;勸告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相問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註:“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註:“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詩詞推薦

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原文_和葉仲和文學見寄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