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關原文
並無一個人知道。
可端的誰告與。
你則一聲問的我似沒嘴的葫蘆。
王慶云:你怎敢違誤了官司。放了他去。正末唱:小人怎敢違誤了官司。
縱放了他子母。
王慶云:有人說你受了他買告也。正末唱:若是受了他買告咱當罪。
若是有證見便承伏。
我可也甘情願餐刀刃。
我可也無詞因上木驢。
詩詞問答
問:牧羊關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牧羊關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牧羊關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後庭花 第二折
參考注釋
個人
(1) 單獨一個人,與團體相對而言
進行派別鬥爭的人,鬧宗派主義的人常把個人的或少數人的利益擺在黨的利益之上。——《個人和集體》
(2) 單獨個人的生存或實體;單一的個體
人與社會之間,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一定道德關係
(3) 自稱。指本人
個人認為
(4) 那人(多指情人)
因念舊日山城,個人如畫,已做中州想。——宋·陳亮《念奴嬌·至金陵》
知道
(1) 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2) 認識道路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晉· 乾寶《搜神記》
(3) 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知道了發生過的情況
端的
(1) 果真;確實;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營、差撥兩位用心。——《水滸傳》
(3) 又
他端的從哪兒來?
(4) 底細;緣由;詳情
我一問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見於早期白話
聲問
(1) 音訊;音信
聲問斷絕
(2) 名譽;名聲
行止盡而聲問遠
葫蘆
(1)
(2) 一年生蔓草,葉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實如大小二球重疊,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該蔓草之果實
(4) 葫蘆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5) 用作中藥的該種植物的乾燥果實,用於利尿消腫
(6) 滑車的俗稱
(7) 由葫蘆殼做的器具(如瓶、壺)
取一葫蘆。——宋· 歐陽修《歸田錄》
(8) 糊塗,宋元時有“葫蘆提”俗語,意即糊裡糊塗;葫蘆廟,《紅樓夢》里虛擬的廟名。意即糊裡糊塗的地方
慶雲
五色雲。古人以為祥瑞之氣
俄而祥鳳慶雲。——唐· 李朝威《柳毅傳》
違誤
違反和延誤,多用於公文
違誤農事
官司
(1) 訴訟
打官司
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紅樓夢》
(2) 舊指官府
後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錢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水滸》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縱放
(1).放縱;不檢點。《後漢書·劉玄傳》:“成敗未可知,遽自縱放若此!”《後漢書·朱穆傳》:“ 冀 不納,而縱放日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查談》:“近代流俗,呼丈夫婦人縱放不拘禮度者為查。”
(2).放任;不加制止。《後漢書·董卓傳》:“ 卓 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晉書·姚襄載記》:“ 浩 曰:‘ 姚君 縱放小人,盜竊吾馬,王臣之體固若是乎?’”《紅樓夢》第五六回:“你們只要日夜辛苦些,別躲懶縱放人吃酒 * 就是了。”
(3).釋放;開脫。《元典章·刑部十九·略賣良人新例》:“關津渡口當該的官人每知而受財縱放者,減犯人罪三等除名不敘,失檢察笞二十七下。”《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怎肯拚了自己官職,輕易縱放了重犯?”
(4).雄健奔放。《南史·王僧虔傳》:“ 孔琳之 書,天然縱放,極有筆力,規矩恐在 羊欣 後。” 宋 曾鞏 《<尚書省郎官石記>序》:“ 張顛 草書見於世者,其縱放可怪,近世未有。”《金史·趙秉文傳》:“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
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離婁下》:“夫 章子 ,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史記·高祖本紀》:“老父已去, 高祖 適從旁舍來, 呂后 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法本 眾僧徒,別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監覷,覷著收拾鋪陳來的什物。”《水滸傳》第二回:“兩個恐怕連累,只得去殿帥府首告:‘ 王教頭 棄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從關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八:“昔聞 東陵 瓜,近在 青門 外。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帶。”《通志·總序》:“文有子母,主類為母,從類為子。凡為字書者皆不識子母。”
(3).古稱錢幣輕而幣值低者為子,重而幣值高者為母。《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民患輕,則為作重幣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國 吳 韋昭 註:“重曰母,輕曰子。以貿物,物輕則子獨行,物重則以母權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之五:“夫時患錢輕,以至於量資幣,權子母。代復改鑄,或行乎前榆莢、後契刀。” 仇兆鰲 注引 應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為母。子,輕也,其輕小半,故為子。”
(4).猶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權其子母,贏且不竭。”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獲百金,入都營運。半年,子母幾相等。” 金和 《印子錢》詩:“今日與女錢十千,明日與我三百錢,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償始畢。”
(5).指杯盤。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 龍朔 年已來,百姓飲酒作令,云:‘子母相去離,連臺拗倒。’子母者,盞與盤也;連臺者,連盤拗倒盞也。”
有人
(1).謂有傑出的人物。《晉書·忠義傳序》:“ 卞壼 、 劉超 、 鍾雅 、 周虓 等已入列傳,其餘即敍其行事,以為《忠義傳》,用旌 晉氏 之有人焉。”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房 故為官族,稱世有人。”
(2).謂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盡心下》:“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櫻桃小口嬌聲顫,不防花下,有人腸斷。” 巴金 《春》一:“有人從梅林那面走過來,發出了這樣的叫聲。”
買告
買囑;買通。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買告咱當罪。”《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回:“他腰裡還有一大包東西掏出來要買告小人放他。” 清 鄭燮 《後孤兒行》:“丈夫辣心毒手,悉力買告,令誣涅與賊同歸。”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複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應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水滸傳》
他若是不去,我們就讓別人去
當罪
(1).謂應該抵罪;抵罪。《左傳·襄公十九年》:“ 鄭子孔 之為政也專,國人患之,乃討 西宮 之難與 純門 之師。 子孔 當罪,以其甲及 子革 、 子良氏 之甲守。” 楊伯峻 註:“當罪,古代刑法術語。《漢書·刑法志》:‘以其罪名當報之。’”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買告咱當罪,若是有證見便承伏。”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小人並然不敢,若有證見,小人便當罪。”
(2).謂罰當其罪。《管子·問》:“審刑當罪,則人不易訟。” 尹知章 註:“所刑皆當其罪,故人不交相訟。”《荀子·君子》:“故刑當罪則威,不當罪則侮。”
見便
猶知趣。《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 紅蓮 已經十歲, 清一 見他生得清秀,諸事見便,藏匿在房裡。”《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 張員外 ﹞見他會書算,又且見便,諸色周全,便叫他在店中做主管。”
承伏
認罪。 元 鄭庭玉 《後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買告咱當罪,若是有證見便承伏。”
情願
(1) 志願;願望
宜遂情願
(2) 心裡願意
情願即刻撤兵。——《廣東軍務記》
兩相情願
(3) 寧願
她情願粉身碎骨,也不在敵人面前屈服
刀刃
(1) 刀口兒
(2) 最需要的地方
好鋼用在刀刃上
詞因
訴訟的因由。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官人云:]這個小廝他怎生行兇 * ?其中必有冤枉。兀那 李慶安 ,是你殺了他家梅香來?有甚么不盡的詞因,你説,老夫與你做主。”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我則問你狀內詞因,不要你將枝稍隱。”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一折:“你沒事哏,沒事村,則你那幫閒鑽懶醃身分,到官中也不索取詞因。”
上木驢
謂被處極刑。木驢是將犯人凌遲處死的一種刑具。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那一個賊畜生行嫉妒,走將來老夫人行廝間阻……説來的無徒,遲和疾上木驢。”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你﹞摟我一摟,我著你十字堦(街)頭便上木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