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友為圖先獲心,蒼疏秀韻會知音。
欣他老筆能傳照,一味旃檀林里尋。
詩詞問答
問:《題天籟書屋所藏四卷·其二·吳鎮松竹梅蘭四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七
2. 向以幽蘭與松竹梅並寫增為四友圖及後見吳鎮巳有此卷可謂先得我心
參考注釋
四友
(1).指 周文王 四個親信大臣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顛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顛 。”一說 太顛 作 太公望 。見《聖賢群輔錄》卷上。《詩·大雅·文王序》 孔穎達 疏引《殷傳》云:“ 西伯 得四友獻寶,免於虎口而克 耆 。”
(2).指 孔子 四個學生 顏淵 、 子貢 、 子張 、 子路 。《孔叢子·論書》:“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顏淵 )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賜 ( 子貢 )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師 ( 子張 )也,前有光,後有輝,是非先後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一說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國志·吳志·孫登傳》以 諸葛恪 、 張休 、 顧譚 、 陳表 為太子 孫登 四友;《晉書·王澄傳》以 王敦 、 謝鯤 、 庾敳 、 阮修 為 王衍 四友;《南齊書·褚炫傳》以 褚炫 、 劉俁 、 謝朏 、 江斅 為四友;《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以 崔融 、 李嶠 、 蘇味道 、 杜審言 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 宋 謝翱 《文房四友嘆》:“兵後四友流落,有訪而得之者,則頂禿足折,笏碎幅裂。”
疏秀
亦作“疎秀”。亦作“踈秀”。1.疏朗清秀。《新五代史·雜傳五·李彥威》:“ 太祖 見 裕 眉目疏秀,惡之。”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此子眉目疏秀,進退不懾。”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無縫船》:“女子齒白如雪,眉業踈秀,但色差黑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明年生下一男,眉目疏秀,甚覺可喜。”《明史·李景隆傳》:“﹝ 李景隆 ﹞長身,眉目疎秀,顧盼偉然。”
(2).挺拔秀麗。 宋 司馬光 《水紅》詩:“煙枝靜疎秀,風穗閒低舉。”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辛 黨 二家,並有骨榦。 辛 凝勁, 黨 疏秀。”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老筆
老練嫻熟的筆法。 唐 李白 《題上陽台》詩:“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凡小篆喜瘦而長,竵匾之法,非老筆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題沉石田臨倪畫》:“先生老筆密思,於 元鎮 若淡若疏者異趣耳。” 清 鄭燮 《題高鳳翰寒林雅陣圖》:“人但羨其末年老筆,不知規矩準繩自然秀異絶俗,於少時已壓倒一切矣。”
一味
(1) 盲目,不顧客觀條件
一味蠻幹
(2) 單純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脫
旃檀
古書上指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