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御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首夏御園原文

禋祀次第舉,法宮致虔齋。

蕆事臨御園,綠濃映樓台。

韶華荏苒去,清和宛轉來。

階前木芍藥,幾朵迎曦開。

嬗代不假借,即景聊澄懷。

詩詞問答

問:首夏御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首夏御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一

參考注釋

禋祀

(1).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燔柴升煙,再加牲體或玉帛於柴上焚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鄭玄 註:“禋之言煙。 周 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槱,積也……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 孫詒讓 正義:“竊以意求之,禋祀者蓋以升煙為義,實柴者蓋以實牲體為義,槱燎者蓋以焚燎為義。禮各不同,而禮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則一。”《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溫豫為紛,黼繡周張,至神至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固禋祀之殊禮,名號之秘祝,祀天之壯觀矣。”

(2).泛指祭祀。《左傳·桓公六年》:“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杜預 註:“禋,絜敬也。” 孔穎達 疏:“《釋詁》云:‘禋,敬也。’故以禋為絜敬。”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夫福非足恭所請也,禍非禋祀所禳也。”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世世子姓,秩然昭穆,一堂禋祀,千葉配享。”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法宮

宮室的正殿,古代帝王處理政事之處。《漢書·晁錯傳》:“臣聞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於法宮之中,明堂之上。”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法宮,路寢正殿也。”《漢書·梅福傳》“當戶牖之法坐” 唐 顏師古 註:“法坐,正坐也,聽朝之處,猶言法宮、法駕也。”宮,一本作“ 官 ”。 唐 李商隱 《韓碑》詩:“誓將上雪列聖恥,坐法宮中朝四夷。” 清 錢謙益 《四川雅州 * 知縣劉爾宗授文林郎制》:“朕雖在明堂法宮之中, 黎 風 雅 雨夷獠雜處之民,未嘗不食坐見之也。”

蕆事

謂事情辦理完成。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瀝丹欵以騰詞,拂碧壇而蕆事。”《宋史·樂志九》:“新廟肅肅,蕆事以時。” 清 魏源 《再上陸制府論下河水利書》:“加以木樁灰漿工費不貲,斷非汛前所能蕆事。”

臨御

(1).謂君臨天下,治理國政。《晉書·后妃傳下·康獻褚皇后》:“當陽親覽,臨御萬國。”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折衝四表,臨御八荒。”《舊唐書·憲宗紀論》:“及上自藩邸監國,以至臨御,訖於 元和 ,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宋史·外國傳五·注輦》:“廓明明之德以臨御下民,懷翼翼之心以昭事上帝。至仁不傷於行韋,大信爰及於淵魚。”《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卻説我大 清 聖祖 康熙 佛爺在位,臨御六十一年,厚澤深仁,普被寰宇。”

(2).謂皇帝坐朝或臨幸至某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朝班》:“朝班自有定式,今上久不臨御,班行遂無定序。”《清史稿·禮志四》:“帝臨御園中,遇列聖誕辰,忌辰,令節,朔、望、並拈香行禮。”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韶華

韶光

迎得韶華入中禁,和風次第遍神州。——韓維《太后閣》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木芍藥

(1).芍藥的一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芍藥》[集解]引 蘇頌 曰:“ 崔豹 《古今注》云:‘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為牡丹,非矣。”

(2). 唐 人稱牡丹為木芍藥。舊題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開元 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自註:“《開元天寳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 宋 蘇軾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詩之一:“殷勤木芍藥,獨自殿餘春。”《紅樓夢》第七七回:“若是小題目比,就像 楊太真 沉香亭 的木芍藥。”

嬗代

更替。 梁啓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三:“故謂民黨必能以武力嬗代政府與否,非吾所敢言;若政府終不能以武力壓服人民,則吾所敢言也。” 李大釗 《青春》:“華者,文明開敷之謂也,華與實相為輪迴,即開敷與廢落相為嬗代。”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澄懷

清心,靜心。《南史·隱逸傳上·宗少文》:“老疾俱至,名山恐難徧覩,唯澄懷觀道,臥以游之。” 清 金聖歎 《<水滸傳>序三》:“學者誠能澄懷格物,發皇文章,豈不一代文物之林。”

詩詞推薦

  • 鍾陵道中作

    陳陶唐代〕原隰經霜蕙草黃,塞鴻訊息怨流芳。秋山落照見麋鹿,南國異花開雪霜。煙火近通槃瓠俗,水雲深入武陵鄉。曾逢
  •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吳潛宋代〕見說蓬瀛上界連,誰知只在眼眼前。但須牢踏腳根地,更要放開心裡天。世事可憐旋磨蟻,人情爭慕集冠蟬。若教
  • 致孫狀元訴醵罰錢

    盧嗣業唐代〕未識都知面,頻輸復分錢。苦心事筆硯,得志助花鈿。徒步求秋賦,持杯給暮饘。力微多謝病,非不奉同年。
  • 往年與劉元忠諸公尋春夜歸今茲臥病感而成篇

    鄭獬宋代〕已醒又醉倦遊客,乍雨卻晴寒食天。共系紫騮芳樹下,卻隨紅燭落花前。層城已報黃金鎖,外苑猶貪碧草眠。明月
  • 和酬周寺丞

    林逋宋代〕門橫野水席凝塵,束緼誰能問乞鄰。除是千廬貴遊客,中林時復訪幽人。
  • 小松歌

    李鹹用唐代〕幽人不喜凡草生,秋鋤劚得寒青青。庭閒土瘦根腳獰,風搖雨拂精神醒。短影月斜不滿尺,清聲細入鳴蛩翼。天人
  • 周五聲調曲 羽調曲 三

    庾信南北朝〕百川乃宗巨海。眾星是仰北辰。九州攸同禹跡。四海合德堯臣。朝陽棲於鳴鳳。靈畤牧於般麟。雲玉葉而五色。月
  • 題文津閣

    乾隆清代〕玉琴軒後文津閣,石洞過臨咫尺間。既喜晴和宜步屧,遂探書史寄心閒。一天六地義斯取,深棟寬梁制有關。仿自
  • 東平路作三首

    高適唐代〕南圖適不就,東走豈吾心。索索涼風動,行行秋水深。蟬鳴木葉落,茲夕更愁霖。明時好畫策,動欲乾王公。今日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周邠

    蘇軾宋代〕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豈意殘年踏朝市,有如疲馬畏陵坡。羨君同甲心方壯,笑我無聊鬢已皤。何日
  • 襄陽樂

    楊巨源唐代〕閒隨少年去,試上大堤游。畫角棲烏起,清弦過客愁。碑沉楚山石,珠徹漢江秋。處處風情好,盧家更上樓。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僧畫

    華岳宋代〕萬景峰前老禪叔,搜羅風月歸岩谷。胸中有句吐無聲,寫作生綃三四幅。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韓漕華文移節江東

    楊萬里宋代〕公家文公天斗星,可雙孟氏再六經。姓名不上凌煙去,只與日月爭光明。君家魏國天一柱,柱天無傾日無霧。唯天
  • 哭弟頤·其四

    祁順明代〕早被功名絆,閒居約暮年。那知中道棄,孤負一生緣。往事恰如夢,此心空自憐。連床訊息絕,風雨暗南天。
  • 得儲道士書

    鮑溶唐代〕嬋娟春盡暮心秋,鄰里同年半白頭。為問蓬萊近訊息,海波平靜好東遊。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從叔校書簡南歸

    孟郊唐代〕長安別離道,宛在東城隅。寒草根未死,愁人心已枯。促促水上景,遙遙天際途。生隨昏曉中,皆被日月驅。北騎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武陵春色

    張白唐代〕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大醉方回首,逢人不舉頭。是非都不採,名利混然休。戴個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

    歐陽修宋代〕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
  • 和茂嘉郎中催梅韻

    陳文蔚宋代〕快讀新詩似見梅,昏昏醉眼為君開。枝頭未見粉苞露,句里先傳春信來。試問花神緣底晚,政須羯鼓為渠催。前枝
  • 酒泉子

    曹勛宋代〕簾幕閒垂。密密圍氈 * 暖,有人陌上冷征衣。未成歸。檐間鵲語卜歸期。應是疑人猶駐馬,瑣窗日影又還西。翠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
首夏御園原文_首夏御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