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綠齋原文
山莊疊巘富層林,何處軒堂弗依綠。
而乃奎文名此齋,所得不同欣有獨。
園臨萬樹覆平蕪,翠色鋪茵嫩盈目。
弗為茂草隱亂蠓,蓋以食苹飽呦鹿。
如剪一碧可悅心,句亦油然依興屬。
詩詞問答
問:依綠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依綠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九
2. 齋額乃書也皇祖御
參考注釋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疊巘
重迭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攢峯銜宿霧,疊巘架寒煙。” 宋 范成大 《題畫卷》詩之一:“君看疊巘雲容變,又有中宵雨意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岡東錄》:“伏流既洄,萬石乃出。崖洞盤鬱,散作疊巘。”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軒堂
殿堂。《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雞鳴》:“黃金為君門,璧玉為軒堂。”
而乃
(1).連詞。表示承接。猶然後。《史記·呂不韋列傳》:“乃往見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 漢 王充 《論衡·初稟》:“當 漢祖 斬大蛇之時,誰使斬者?豈有天道先至,而乃斬之哉?勇氣奮發,性自然也。”
(2).連詞。表示轉折或另起話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淺,而 弈秋 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葉適 《始議一》:“非惟不務討伐二虜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冊以申百年之誓信。” 明 方孝孺 《豫讓》:“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損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而乃年屆結束,南北東西;雖尺素雲能通,或下問之不易。”
文名
因文章寫得好而獲得的名聲
他們倆很有文名
所得
指所獲得的東西
所得無幾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平蕪
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鄉賦》:“窮陰匝海,平蕪帶天。” 唐 李山甫 《劉員外寄移菊》詩:“秋來緣樹復緣牆,怕共平蕪一例荒。” 明 許承欽 《過李家口》詩:“棗香來野徑,麥秀滿平蕪。” 清 龔自珍 《最錄中論》:“平蕪生之,灌木叢之,剔而薙之,乃覿瑤草。” 郭沫若 《蜀道奇》詩:“海水傾泄出平蕪,土壤膏腴成天府。”
食苹
(1).亦作“ 食萍 ”、“ 食蓱 ”。指天子宴群臣嘉賓。亦指參加天子宴賢臣的宴會。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自從食蓱來,唯見今日美。”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信凱讌之在藻,知和樂於食苹。”《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荊州放生亭碑》:“故知魚鳥一觀,俱在好生,欲使金牀之鴈,更及 衡陽 之侶;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隋 江總 《勞酒賦》:“乃遵執爵之典,爰降食苹之讌。”
(2).比喻秉志高潔,不慕爵祿。 南朝 宋 鮑照 《與伍侍郎別詩》:“民生如野鹿,知愛不知命……傷我慕類心,感爾食苹性。”
悅心
愉悅心情;心裡喜悅。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 清 鄭燮 《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吾弟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輩之美詞,令人悅心娛目,自爾利科名,厚福澤。” 駱賓基 《父女倆》三:“她那兩隻眼睛的深處,分明還隱藏著一種悅心的愉快。”
油然
(1)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2) 形容雲氣上升
油然作雲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依綠齋原文_依綠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