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瀛台即景·其三原文
菊芳已歇未開梅,朔景靈台一朅來。
卻憶前年淑清畔,掞箋仙侶共流杯。
詩詞問答
問:初冬瀛台即景·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初冬瀛台即景·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初冬瀛台即景·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
參考注釋
靈台
(1) 指心;心靈
不可內於靈台。——《莊子·庚桑楚》
(2) 放靈柩或死者遺像、骨灰盒的台
靈台左右排列著花圈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前年
去年前邊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淑清
(1).清白;純淨。《楚辭·嚴忌<哀時命>》:“形體白而質素兮,中皎潔而淑清。” 王逸 註:“言己自念形體潔白,表里如素,心中皎潔,內有善性清明之質也。”
(2).明朗。《淮南子·本經訓》:“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煙雲蕭索而 * ,日月淑清而啟旦。”
(3).指政治清明。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海內樂業,朝廷淑清。”
仙侶
(1).仙人之輩。 明 文徵明 《閏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觀歷諸道院》詩之三:“仙侶登真幾百年,清風遺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廬山詩·尋真觀》:“ 五老 雲壑間,髣髴有仙侶。”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語出《後漢書·郭太傳》:“ 林宗 ( 郭太 字)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流杯
見“ 流杯 ”。
亦作“ 流盃 ”。猶流觴。 北周 庾信 《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 唐 杜牧 《和嚴惲秀才落花》:“共惜流年流不得,且環流水醉流杯。”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呂文穆園》:“流盃,水雖急,不旁觸為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初冬瀛台即景·其三原文_初冬瀛台即景·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