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松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種松原文

園中足桃李,錦繡爭春容。

一朝朔風撼,寂寞芳條空。

欲儲歲寒景,當春乃種松。

抽枝始落落,含氣方濛濛。

風雨小亭側,乍見出窟龍。

漫言少丰韻,莫嗤乏丹紅。

君子苟相顧,勁節在三冬。

詩詞問答

問:種松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種松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

參考注釋

中足

中等的馬。《史記·孝文本紀》“餘皆以給傳置”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魏 如淳 曰:“律:四馬高足為傳置;四馬中足為馳置。”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錦繡

色彩鮮艷,質地精美的絲織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錦繡山河

春容

(1).猶春色,春天的景色。 五代 齊己 《南歸舟中》詩之一:“春容含眾岫,雨氣泛平蕪。” 宋 陳師道 《黃梅》詩:“黃里含真意,春容帶薄寒。”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是時氣節已三月,山木赤立無春容。”

(2).青春的容貌。《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之三二》:“郎懷幽閨性,儂亦恃春容。”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一:“春容捨我去,秋髮已衰改。” 唐 溫庭筠 《蘇小小歌》:“酒里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

(3).女子的畫相。 明 楊柔勝 《玉環記·趕逐韋皋》:“賢姐怎生畫得一軸春容,與小生路上一看,就如見賢姐一般。”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幽媾》:“當時自畫春容,埋於太湖石下。”

朝朔

謂諸侯聽朔於太廟。《穀梁傳·莊公十八年》:“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 楊士勛 疏:“天子朝日於東門之外,服玄冕;其諸侯,則《玉藻》云:‘皮弁以聽朔於太廟。’”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序:“故朝朔不加其國,政教不及其人。”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寒景

指冬天的陽光。《初學記》卷一引 南朝 梁 元帝 《纂要》:“日光曰景。”《初學記》卷三引《纂要》:“景曰冬景、寒景。” 唐 李子卿 《聚雪為小山賦》:“照寒景而逾潔,拂朝霞而更親。”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江 南臘月半,冰凍凝如瘀。寒景尚蒼茫,和風已吹噓。”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含氣

(1).含藏元氣。《淮南子·本經訓》:“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

(2).含有氣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漢書·賈捐之傳》:“故君臣歌德,含氣之物各得其宜。”《魏書·節義傳·王玄威》:“先帝統御萬國,慈澤被於蒼生,含氣之類莫不仰賴。”《新唐書·于志寧傳》:“世謂 神農氏 嘗藥以拯含氣,而 黃帝 以前文字不傳。”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順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內,含氣之屬,皆裕如也。”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乍見

(1).忽然看見;猛一見。《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朱熹 集註:“乍,猶忽也。” 北齊 祖珽 《望海》詩:“時看遠鴻度,乍見驚鷗起。” 宋 周邦彥 《留客住》詞:“乍見花紅柳緑,處處林茂。又覩霜籬畔,菊散餘香,看看又還秋暮。” 明 萬壽祺 《昆陵劉大過訪草堂信宿遂別》詩:“乍見忽驚毛髮老,相看獨有雪霜懸。”

(2).初次看見。《小五義》第二六回:“剛到山上,初逢乍見,他就要探探我的學問深淺,才幹如何。”

突然而短暫地出現。 晉 木華 《海賦》:“天吳乍見而髣髴,蝄象暫曉而閃屍。” 唐 吳筠 《廬山雲液泉賦》:“醴泉無源而易涸,丹溜乍見而難挹。”

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黃帝》:“於眾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眾皆競應。” 張湛 註:“漫,散也。”

(2).隨便地說。 明 徐渭 《擬上督府書》:“不逾兩日,而有司者已報班師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別說。 清 魏源 《寰海後十章》詩之四:“漫言孤注投壺易,萬古 澶淵 幾 寇萊 。” 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見松,漫言巨害自微蟲。”

丰韻

迷人的肉體特徵;優美的姿態——多用於女子

丰韻猶存

丹紅

赤色。 南朝 梁簡文帝 《新成安樂宮》詩:“遙看雲霧中,刻桷映丹紅。”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相顧

(1).相視;互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乃稱 史遷 著書,諮 東方朔 ,於是 桓譚 之徒,相顧嗤笑。”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而相顧不發,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嗣聞為余,皆相顧欷歔曰:‘此老尚無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顧;互相照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古今小說·吳保全棄家贖友》:“平時酒杯往來,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關,便爾我不相顧了。” 清 閻爾梅 《出都門往游西山》詩:“二僕攜書隨行緩,相隔一里不相顧。”《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流賊橫行久,獷而眾,不可輕敵。吾觀其陣大,首尾不相顧。”

勁節

(1).謂堅貞的節操。 南朝 梁 范雲 《詠寒松》:“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詩:“知君勁節無榮慕,寵辱紛紛一等看。” 朱光潛 《藝文雜談·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陶淵明 何以愛菊呢?因為他在傲霜殘枝中見出孤臣的勁節。”

(2).竹木枝幹分杈處稱節。以其質地堅實,故稱勁節。 唐 柳宗元 《植靈壽木》詩:“柔條乍反植,勁節常對生。”

在三

《國語·晉語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 韋昭 註:“三,君、父、師也。”後以“在三”為禮敬君、父、師的典故。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故有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亦有秉心矯跡,以敦在三之節。”《北齊書·徐之才傳》:“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尊道成德,嚴師其難哉。故在三之禮,極乎君親,而師也參焉。” 清 納蘭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夫師豈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誼,並之於君、親。”

詩詞推薦

種松原文_種松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