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米友仁山水原文
重重丘壑鎖雲煙,家法分明是老顛。
審視渾淪中有跡,書如羲獻合應然。
詩詞問答
問:題米友仁山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米友仁山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米友仁山水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二
參考注釋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雲煙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審視
仔細地看
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聊齋志異·促織》
渾淪
形容渾沌不清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羲獻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 王獻之 父子二人的並稱。 唐 張懷瓘 《書斷》:“妙極於筆者 羲 獻 ,精窮於實者 籀斯 。” 唐 李都 《戲答朝士》詩:“應笑 鍾 張 虛用力,卻教 羲 獻 枉勞魂。”
合應
(1).互相感應。 漢 班固 《西都賦》:“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寔惟作京。”
(2).互相配合。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遊冶子弟懷毒蓄機,日伺 倭 來,里外合應。”
理應,應該。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擬》:“其所犯例與律俱無正條,則用比照法,合應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