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故廬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送僧歸故廬原文

投名新入社,臥病偶思歸。

渡澗脫芒屨,扶藤下翠微。

寒松猶帶雨,瘦骨不勝衣。

若見翁鑽紙,當施百丈機。

詩詞問答

問:送僧歸故廬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僧歸故廬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僧歸故廬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投名

(1).投遞名帖。《北齊書·畢義雲傳》:“ 天保 元年四月, 竇氏 皇姨祖載日,內外百官赴第吊省, 義雲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齊紀上·武帝》:“時 休范 典籤 許公與 詐稱 休范 在 新亭 ,士庶惶惑,詣壘期赴 休范 ,投名者千數。” 宋 許顗 《彥周詩話》:“ 劉涇 巨濟 題詩一絶云:‘……後來可是無奇客,東閣投名尚不通。’”

(2).謂入籍。 宋 司馬光 《乞罷免役錢依舊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發則絜家亡去,變易姓名,往別州縣投名,官中無由追捕。”

臥病

患病不起,躺在床上

思歸

(1).想望回故鄉。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 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子規,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芒屨

芒鞋。 宋 蘇軾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清 吳偉業 《贈同年嘉定王進士》詩之二:“彊飯卻扶芒屨健,高歌脫帽酒杯狂。”參見“ 芒鞋 ”。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寒松

寒冬不凋的松樹。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陸績 字 公紀 ” 裴松之 注引《姚信集》:“ 王蠋 建寒松之節而 齊王 表其里, 義姑 立殊俗之操而 魯侯 高其門。”《晉書·庾闡傳》:“偉哉蘭生而芳,玉產而潔,陽葩熙冰,寒松負雪。”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翠石俄雙表,寒松竟後凋。” 明 馬鑾 《聶隱娘》詩:“雄心到底愧寒松,何必藏名峯外峯。”

瘦骨

(1).謂馬的肢體強壯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胡馬 大宛 名,鋒稜瘦骨成。”

(2).指瘦弱的身軀。 唐 陸龜蒙 《記事》詩:“瘦骨倍加寒,徒為厚繒纊。” 清 納蘭性德 《昭君怨》詞:“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清 陳夢雷 《東行口占》之二:“瘦骨可堪邊地苦,敝裘寧耐朔風寒。”

不勝衣

(1).形容身體極瘦弱,連衣服都承擔不起。語出《荀子·非相》:“ 葉公子 高 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詞:“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沉郎 多病不勝衣。” 宋 蘇軾 《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 沉郎 清瘦不勝衣, 邊老 便便帶十圍。”

(2).謙恭退讓貌。《禮記·檀弓下》:“ 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其口。” 鄭玄 註:“中,身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然沮喪,若不勝衣也。”《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南 貌儒謹,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詩詞推薦

送僧歸故廬原文_送僧歸故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