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原文
保陽得雨剛一寸,京縣雨稱寸倍之。
雖惜天膏微欠渥,幸因土脈宿含滋。
已看麰麥長如助,更喜黍禾耕弗遲。
奏牘披寧不生慰,慰中仍引續沾思。
詩詞問答
問: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
2. 劉峨奏保定得雨一寸茲大宛兩縣得雨二寸視畿南分寸較倍雲
參考注釋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京縣
國都所轄之縣。泛指京畿。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胡騎潛京縣,官軍擁賊壕。”《新唐書·食貨志一》:“自畿內徙畿外,自京縣徙餘縣,皆有禁。” 明 楊慎 《垂楊篇》詩:“蒼涼苑日籠燕甸,縹緲宮雲覆京縣。”
土脈
亦作“ 土脈 ”。語出《國語·周語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註:“脈,理也。”此謂土壤開凍鬆化,生氣勃發,如人身脈動。後以“土脈”泛指土壤。 唐 韓愈 《苦寒》詩:“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 宋 曾鞏 《諸寺觀祈雨文》:“春氣已中,農功方急,而膏澤未洽,土脈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園雜興》詩:“土脈正融催觳觫,林陰微合聽鉤輈。” 清 唐甄 《潛書·性才》:“十月之間,陽雖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脈,鼓萬物,謂之無陽。”
見“ 土脈 ”。
麰麥
大麥。《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孰矣。” 趙岐 註:“麰麥,大麥也。”亦泛指麥。《梁書·元帝紀》:“麰麥兩穗,出於 南平 之邦。” 宋 曾鞏 《喜晴》詩:“眼明意豁萬事快,預喜來年麰麥豐。”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三:“歲漕五等,曰正兌,米入京倉……曰麰麥,入京倉,供內府之用。”
黍禾
(1).指黍的莖稈。 漢 班固 《 * 通·八風》:“涼風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糧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對》:“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糞,長我黍禾;為隄為防,制為畜泄。”
奏牘
(1).書寫奏章的簡牘。《史記·滑稽列傳》:“ 朔 初入 長安 ,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 漢 王充 《論衡·量知》:“斷木為槧,析之為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2).猶奏章。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詩:“百辟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自書奏牘》:“ 六朝 人奏牘多自書,今《淳化帖》有 鍾繇 表,蓋 三國 時已然也。”
引續
持續,連綿不斷。 衛種 《二十世紀之 * 初言》:“夫 * 為世界文明最古之邦,處世界最大之洲,為 亞洲 最大之國,有四千年引續之歷史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