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知過堂原文
搆築書堂成五載,偶來清憩亦題詞。
星添須鬢依然我,曦閱隙駒豈改其。
未致閭閻衣食足,敢言禮樂俗風移。
過而能改則無過,徒此雲知實未知。
詩詞問答
問:題知過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知過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知過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搆築
興建,建造。 宋 蘇軾 《乞罷宿州修城狀》:“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鎮作縣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築廨宇,略已見功,恐難中輟。”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題詞
(1) 為勉勵或留作紀念而寫下的一段話
(2) 所題的詞。冠於一部著作之前,以一種較正式或不甚正式的樣式或方式,題寫給予某人的姓名及祝賀詞
(3) 序文
須鬢
鬍鬚和鬢髮。《晉書·王獻之傳》:“ 魏 時 陵雲殿 榜未題,而匠者誤釘之,不可下,乃使 韋仲將 懸橙書之。比訖,鬚鬢盡白,裁餘氣息。” 宋 孔平仲 《送謝仲規致仕》詩:“公年五十餘,鬚鬢黑如漆。” 清 厲鶚 《過嘉興》詩:“只除鬚鬢改,何處不依然。”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隙駒
亦作“隟駒”。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種基本生活資料
敢言
(1).敢於進直言。《國語·魯語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子將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書·郝處俊傳》:“ 處俊 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義。”
(2).冒昧陳述。《戰國策·秦策一》:“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臣敢言往昔。”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風移
(1).謂風尚發生變化。《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
(2).風移動,風吹。《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悉令復刃,乃除地更新”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喜 《志林》:“聞善速於雷動,從諫急於風移。”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知過堂原文_題知過堂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