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綸堂

作者:徐若渾 朝代:宋代

經綸堂原文

我公大志在經綸,初向山房寄此身。

到老自全千丈節,調元曾轉萬家春。

青編勳業光終爛,翠琰文章久更新。

今古斯人常想慕,不應上墊雨中巾。

詩詞問答

問:經綸堂的作者是誰?答:徐若渾
問:經綸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經綸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徐若渾的名句有哪些?答:徐若渾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大志

遠大的志向或理想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軾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到老

(1).直到老年。 漢 焦贛 《易林·謙之損》:“常德自如,安坐無尤。幸入貴鄉,到老安榮。” 唐 杜荀鶴 《山中貽同志》詩:“到老如今日,無心愧古人。”

(2).謂直到最後。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白費了半天力氣,到老還是過不去江。”

自全

保全自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書》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舊唐書·李密傳》:“若前不據 關 ,退無所守,大眾一散,何以自全?”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若軍事一興,橫歛隨作,民窮而無告,其勢不為大盜,無以自全。”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調元

(1).謂調和陰陽,執掌大政。多用以指為宰相。 唐 李益 《述懷寄衡州令狐相公》詩:“調元方翼聖,軒蓋忽言東。” 元 柳貫 《江浙行省左右司題名序》:“夫自建官以來,由是而調元揆路,執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調元歸保傅,預政戒中涓。”

(2).調理元氣。 李東陽 《孝宗皇帝御書贊》引 明孝宗 《靜中吟一絕》:“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紅樓夢》第八十回:“ 王一貼 道:‘若問我的膏藥……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衛,開胃口。’”

萬家春

酒名。 宋 蘇軾 《和陶己酉歲九月九日》:“持我萬家春,一酬 五柳 陶 。” 施元之 註:“謂 嶺 南萬戶酒。”

青編

(1).即青絲簡編。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書省訪王三侍御》詩:“青編盡以 汲冢 來,科斗皆從 魯室 至。”參見“ 青絲簡編 ”。

(2).借指史籍。 南朝 梁簡文帝 《長沙宣武王北涼州廟碑》:“功書緑字,事燭青編。” 宋 陸游 《讀史有感》詩:“讀盡青編窗日晚,一樽聊復吊興亡。” 清 錢謙益 《陸宣公墓道行》:“ 永貞 求舊空黃土, 元祐 青編照千古。”

(3).泛指書籍。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粉指印青編》:“ 徐州 尚書妓女多涉獵。人有借其書者,往往粉指痕並印於青編。” 宋 王禹偁 《館中春值偶題》詩:“春風老盡詩情淡,翻卷青編獨繞廊。” 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昔年薰香染翰,粉印青編;今日滴血濡毫,綃封紅淚。”

勳業

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別張兵曹》詩:“勳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勳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勳業爭傳 大江 南。”

翠琰

碑石的美稱。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辭題翠琰,字勒銀鉤。” 隋 盧思道 《遼陽山寺願文》:“玄扈告符,翠琰啟籙。” 唐 王勃 《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題芳翠琰,敢詣靈津。”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更新

(1)

(2) 革新,除舊布新

祖國面貌日日更新

萬象更新

(3) 使精神上煥然一新

更新觀念,陶冶情操

(4) 舊的去了,新的來到

漁船在不斷更新

必須更新工廠里的設備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想慕

懷念;思慕。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害得我眠里夢裡只是想慕著他。” 明 方孝孺 《送河南僉事湯侯序》:“闔境數千里之地,莫不稱其美,而想慕其為人。” 丁玲 《母親》二:“好些古詩,她讀過的就正有著這樣的境界,她從前想慕過的田園生涯……不正是這樣嗎?”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詩詞推薦

經綸堂原文_經綸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