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原文
有客沈冥久,何心自解嘲。
病遭毛穎役,貧絕孔方交。
歲月甘含蓼,丘園任系匏。
不如將子燕,華屋托新巢。
詩詞問答
問:有客的作者是誰?答:汪元英
問:有客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有客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汪元英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元英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餚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沈冥
亦作“沉冥”。1.謂幽居匿跡。 漢 揚雄 《法言·問明》:“ 蜀莊 沉冥, 蜀莊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軌 註:“沉冥,猶玄寂,泯然無跡之貌。”《宋書·袁粲傳》:“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 揚子 寂寞, 嚴叟 沉冥,不是過也。” 清 錢謙益 《奉詔削籍南歸》詩:“塵世榮枯通與苓, 蜀莊 只合老沉冥。”
(2).指隱居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阮光祿 在 東山 ,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有人以問 王右軍 , 右軍 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余飄泊四方,賣文以糊其口,未有訪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詩:“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沉冥。” 王統照 《號聲》:“這樣悲壯與激沉的聲音只宜於黑暗中的遠聽,不合於在綠蔭下與柔靜的光色中作愉悅的聞賞?然而我聽了也沒有極大的憎惡與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兩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二:“煙樹隔沉冥,蒼茫沓難覩。”
(5).猶埋沒,沉淪。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沉冥,履仁傷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茲游豈易得,未用嘆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後》:“ 漢 之文學雖非古,猶以多誦為通經也;又其變遂濫於詞章,終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嚴經》卷四:“引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陸游 《安隱寺修鐘樓疏》:“浮翠流丹,倘復還於巨麗;撞昏擊曉,實大警於沉冥。”
自解
(1).自我辯解;自作解說。《韓非子·難三》:“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則有 燕操 、 子罕 、 田常 之賊;知之,則以 管仲 、寺人自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臣 音 當先受誅,豈有以自解哉。” 清 李漁 《奈何天·總評》:“忽以奈何問天,天亦不能自解。”
(2).自求解脫;自行脫落。《莊子·大宗師》:“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史記·龜策列傳》:“賢能令人戰勝攻取,不能自解於刀鋒,免剝刺之患。”《後漢書·方術傳上·許楊》:“ 晨 遂收 楊 下獄,而械輒自解。”《明史·楊廷和傳》:“給事、御史交章論 王瓊 罪狀,下詔獄。 瓊 迫,疏訐 延和 以自解。”
(3).自請解職。《宋書·隱逸傳·陶潛》:“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毛穎
毛筆的別稱。因 唐 韓愈 作寓言《毛穎傳》以筆擬人,而得此稱。 宋 陳淵 《越州道中雜詩》之十二:“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 金 龐鑄 《冬夜直宿省中》詩:“陶泓面冷真堪唾,毛穎頭尖漫費呵。” 清 唐孫華 《筆床》詩:“毛穎禿時應避席,君苗燒後漸生埃。”
孔方
錢的謔稱。舊時銅錢外圓,中有方孔,故名。《漢書·食貨志下》“錢圜函方”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圓而內孔方也。” 晉 魯褒 《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謁忠靈》:“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問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並寄西樵》詞:“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爾書難上。”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丘園
(1).家園;鄉村。《易·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王肅 註:“失位無應,隱處丘園。” 孔穎達 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後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漢 蔡邕 《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於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羣薦不入官,丘園從所好。”
(2).指隱逸。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園之賢,道德之茂。”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上每臨朝,多令征四方丘園才能學術,直言極諫之士。” 宋 范仲淹 《與翰長學士書》:“或稍寧息,或得將帥,即有丘園之請,以全苦節。”
(3).指墳墓。《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賜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滅。卿丘園親戚皆保全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節。’” 胡三省 註:“言 董光業 族誅,而 孟知祥 墳墓甥侄皆無他。”
系匏
語出《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後用“繫匏”比喻隱居未仕或棄置閒散。 唐 孫逖 《和左衛武倉曹衛中對雨創韻贈右衛李騎曹》:“道合宜連茹,時清豈繫匏?” 唐 韓偓 《有感》詩:“堅辭羽葆與吹鐃,翻向天涯困繫匏。” 宋 黃庭堅 《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之三:“繫匏兩相憶,極目十餘城。”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華屋
華美的屋宇,指朝會、議事的地方
歃血於華屋之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有客原文_有客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